“龍國天后在東京舉辦演唱會,粉絲只有不到一萬人,現場難掩冷清,”
“而很多人認識柳沁,竟是從去年的機場事件開始,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這位幫龍國文人洛陽代領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歌手,並未因幫洛陽代領諾貝爾而進入國際巨星行列。”
“據統計,每年各國歌手來東京舉辦演唱會,人數平均皆可達到萬人,而去年韓國212女子天團於巨蛋的那場演唱會,粉絲數更是破五萬人,另外米國歌手賈斯丁比爾上次舉辦的演唱會,人數亦是輕鬆破三萬……以上均有現實資料可查詢,而龍國歌壇天后柳沁在東京舉辦的演唱會,場面堪稱冷清……”
雖然不爽,但洛陽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
看完後,洛陽明白了這個報道的意思,不禁報以冷笑。
該報道,無非就是以柳沁昨晚演唱會人數太少為由,譏諷柳沁這個龍國天后出了國就沒人認識而已。
事實上這不是日本第一次針對龍國的明星發這樣的報道了,他們所舉的例子,也是在偷換概念,因為有些明星,是專門針對日本的市場進行了細緻的攻略、宣傳的。
比如報道中所說的韓國212女子天團。
這個女子團隊的負責人為了討好日本市場,讓這個團隊連續出了四張日語專輯,而且還多次在日本這邊進行專門的宣傳,長年累月的吸粉,才造就演唱會的五萬人現場的。
柳沁不同,她以前從未涉足過日本市場。
她也沒有特意針對日本市場做包裝的興趣,所以她在日本的名氣才會顯得很一般。
看完這篇報道,洛陽又看了看另外的幾分報紙,【龍國天后日本無人氣】,【昔日機場事件女主角柳沁來日本,演唱會粉絲不足萬人】,【龍國天后出國無人相識】……
另外的幾份報紙,或多或少都報道了此事。
雖然佔據的版面並不大,但是總歸是讓人看著膈應無比。
偏偏這些報道,都不約而同的選擇故意忽略市場宣傳等外在的東西,單單抓住柳沁演唱會的人數少不放,言語之間,明顯有著一股譏諷的意思在裡面,而洛陽買的這些報紙,發行量偏偏都很高,他們的報道還是具有很大導向性的……
恐怕,又有人要跳出來了吧?
當初洛陽的《龍珠》剛剛在日本上市的時候,甚至有人購買《龍珠》,然後當街燒掉以示抗議,現在身為機場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柳沁在日本肯定也有不少極端的黑粉。
結果,事情和洛陽預料的差不多。
日本的網上,開始有不少人在討論此事了。
除了《東京日報》的導向性之外,還有不少日本的新聞網站轉發了這條訊息,這就導致了事情引起的關注越來越大,很多不喜歡龍國的日本網友,看到這條新聞後都是忍不住樂了。
“機場事件就說明這個女人很沒素質。”
“這就很尷尬了,話說這個柳沁真的是天后嗎??”
“哈哈哈,太丟人了,一個龍國巨星,跑到咱們國家,根本就沒多少人認識。”
“才一萬人到現場,實在是太少了,咱們日本的天后舉辦演唱會,輕輕鬆鬆就有三萬歌迷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