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捲整個世界的戰爭結束後,日本徹底迎來了“重生”,
大部分口岸城市被接管,
其餘的,則重新回到了之前未開發的狀態。
但是,也因為十餘個戰勝國的人道主義援助,戰後重建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從工業到商業、從體育到文化,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欣欣向榮。
之所以說“看上去”,是因為那些都是表面上的,
持續增長的GDP、不斷聳立起來的高樓,瘋狂擴招的大學……
凡此種種,掩蓋不了一個事實——
絕大多數日本人抬腳都摸不到溫飽線。
島國的時間彷彿倒退了整整四十年,
未成年的孩子沿街兜售商品,穿過破敗的小巷,叫賣吆喝聲不絕於耳。
但百姓們對此習以為常,
日本之前就這樣,做了一回稱霸東亞的美夢,結果被狠狠打臉,理所當然地夢醒了。
就像《日本文明的天性》中所描述的那樣,
他們收起了刀,之後便表現得像順民,對英、中兩國在此的駐軍都十分友好,
有的女子,甚至懷抱新生兒,控制著他們的小手對在軍營前站崗的哨兵們可愛地招手,
而在兩年前,雙方還在打生打死。
在這種情況下,也難怪那麼多機構喜歡赴日投資,
因為當地人配合,指標非常容易完成。
其中就包括AAAS,
由陸時牽頭,成立了“彗星計劃”,
這個計劃的來源是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週期是76年,上一次光臨地球還是在1910年,
當時,天文學家們預測哈雷彗星的尾巴會撞擊地球,
這引起了當時人們的恐慌,很多人都認為哈雷彗星要和地球來一次親密接觸。
但這個預言只對了一半,
事實上,哈雷彗星兩億千米長的尾巴在1910年的確撞擊到了地球,
但沒有造成任何傷害,
因為說到底,彗星是由冰和塵埃組成的小天體,當彗星經過近日點時就會融化,彗星的尾巴只是融合時產生的氣體和塵埃,不會對地球系統造成破壞。
陸時藉此提出:
使全球兒童適應1986年彗星再次臨近地球時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
簡言之,就是一個基礎教育普及計劃。
隨之,來自全球的年輕人被充實到以亞非拉為主的教育窪地。
陸昀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到訪日本的,
他要遊說日本各大學,拿出更多的資源。
這次來訪並不怎麼起眼,
然而,只要看過陸昀的履歷,尋常人定會感到震驚。
他二十二歲獲得哈佛的碩士學位,之後一邊在劍橋攻讀英語文學博士,一邊在AAAS的公共專案辦公室和諾委會工作,
這些地方實權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