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被攻破,
學生們又能冷靜下來思考陸時的話了。
現場變得極安靜。
陸時環視一圈,說道:“我剛才就提到,今天的主題是世俗認知和文學創作之間的衝突。就比如《月亮與六便士》的主角——思特里克蘭德,他並不討喜。”
何止不討喜,
很多人讀完,甚至覺得有些噁心。
作為從事金融業的富裕中產,思特里克蘭德家庭美滿,
誰能想到他忽然離家出走,僅是為了追求四十多歲才開始的夢想——
繪畫。
但現實殘酷,
他在巴黎賣不出一幅畫,貧病交加、險些喪命,最終靠施特略夫的資助才渡過難關,
離譜的是,施特略夫不僅資助了金錢、還資助了老婆。
但思特里克蘭德是個徹頭徹尾的人渣,褲子一提,繼續追求藝術,最後來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娶了當地土著女人。
他繼續畫畫,還染上了麻風病,
病死前,他完成巨型壁畫,又留下遺言讓人在死後焚燬畫滿壁畫的房子。
陸時問道:“有多少人不喜歡主角?請舉一下手。”
現場沉默了幾秒,
隨後,學生們緩緩地舉起手,
大致佔現場的七成。
眾人沒想到地,陸時自己也舉起了手。
禮堂內一片竊竊私語。
作家不喜歡自己筆下的角色,還是不太常見的。
陸時又問:“又有多少人喜歡他呢?”
這一次舉手的是剩下的三成人。
而陸時又舉了起來。
立即有學生說:“陸教授兩次都舉了手。看來,你對思特里克蘭德的態度十分複雜。”
陸時淺淺地嘆氣,
“是的,非常複雜。一方面,我覺得思特里克蘭德確實是個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另一方面,我又有些欽佩他對生活的態度。”
學生們不由得陷入沉默。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還沒有開始左轉,不只是東亞,絕大多數國家和民族仍強調責任感,
大部分時候,人們在為了家人或是某個集體而活,
這沒什麼不對。
但人們的心中又有悸動,偶爾想要衝動地任性一下,
人本主義思潮也隨之湧動。
前排的一名教授說:“陸教授,坦白講,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像思特里克蘭德那般執著於夢想的人,但真正能成為大畫家的,又有幾個?而且,就算是思特里克蘭德,也是死後才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