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作《大國崛起》,陸時又在巴黎待了一週。
當然,這段時間他沒敢再去巴黎大學演講,生怕被那幫血氣方剛的小夥子給衝了。
就這樣捱到1月中旬,初刊首發。
……
巴黎火車站。
汙汙汙——
火車的汽笛聲響起。
陸時正拎著行李,和一眾法國好友道別。
在他身邊,辜鴻銘也在。
至於蔡元培和蔣國亮,
兩人已經帶著《大國崛起》的漢語稿率先回國了。
按原本歷史,他們會在今年牽頭,於上海建立中國教育會,
蔡元培出任會長,
蔣國亮則是愛國女校的理事。
但因為受《大國崛起》的啟發,蔣國亮決定直奔RB,參加《新民叢報》的編輯工作,並嘗試進行針砭時弊的寫作。
離開前,他還說自己已經有了腹稿,連名字都已經想好了——
《中國興亡問題論》。
這在歷史中也確有其事,只是被提前了。
因為《新民叢報》是1902年2月由梁啟超在RB橫濱創辦的,蔣國亮本來只是主編,
現在過去,竟是成了創辦人之一。
陸時與眾人道別,
“各位,不要再送了。”
好友們都有些不捨。
尤其杜馬斯,
“陸教授,你真的不再考慮一下嗎?留在巴黎多好啊……”
陸時拼命搖頭,
“不了不了。”
“唉……”
杜馬斯鬱悶地連連嘆氣。
他雖然遺憾,卻也明白巴黎和倫敦的差別,
巴黎大學確實很牛,
可再牛牛得過劍橋和牛津嗎?
這兩所大學都邀請過陸時,不還是被嚴詞拒絕的命運?
杜馬斯說:“可惜。”
龐加萊想了想,問道:“陸教授,既然如此,你來擔任法蘭西學院的通訊院士吧?不用常駐,只要書信、電報往來即可。”
通訊院士的含金量一點兒不低,
直到1997年,法蘭西學院才出現第一名華裔院士,獲得難度可見一斑。
陸時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