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孟梭慚愧道:“我剛才講完無罪推定,還想試著聊一聊自己理解的‘疑罪從無’,現在看來……陸教授,還是伱說吧。”
陸時無語,
這哪能隨隨便便忽悠?
講多了,鐵定是要露餡的!
他攤手解釋:“事實上,我對法學知之甚少。”
龐加萊嘴角勾起,
“陸教授,你還是這麼謙虛。不過,‘疑罪從無’這個詞不可能是憑空冒出來的吧?要麼,有其出處;要麼,就是你對罪刑法定原則有更深刻的思考。”
這話起到了提示的作用。
陸時靈機一動,說:“我之所以說那個詞跟先進無關,主要是從時間的維度上進行了考量。”
時間的維度?
眾人不由得面面相覷。
連杜馬斯都不免有些好奇地問:“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
“嘶……”
他倒吸一口氣,
“更早就有人提出過那個觀點?”
話音剛落,其他人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各表觀點,
什麼天賦人權、
什麼義大利的刑法學家貝卡利亞、
什麼梅因的《古代法》、
……
看法不盡相同。
陸時也樂見這個狀況,能不發表意見就不發表意見。
只可惜,他前面裝X太成功,已經不能隱身了。
眾人爭不出個所以然來,便又一齊看向陸時,露出求知若渴的表情,眼睛甚至還忽閃忽閃的。
克里孟梭說:“陸教授,還是你來講吧。”
陸時便接過了話茬,說道:“我研究歷史,所以就從歷史的角度切入吧。在古羅馬,法規明確規定,‘有疑,為被告人之利益’,簡單來說,就是有利被告的原則。”
龐加萊聽得輕笑,
“難怪能戰勝蒙森教授。你們中國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瞭解對方、瞭解自己……”
陸時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龐加萊點點頭,
“對對對,蒙森教授輸給你,不冤。”
克里孟梭記著筆記,嘀咕:“沒想到啊,相關原則最早竟然能追溯到古羅馬。是我們自以為是了。”
陸時糾正道:“最早並非源自古羅馬。”
“啊?”
眾人懵逼。
陸時說:“中國有《尚書》一書,存在‘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這類文字;《禮記》有‘疑獄,汜與眾共之。眾疑,赦之’的記載。”
將這些文言文翻譯成法語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