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十三年秋,鏖戰兩歲有餘的漢中之戰,終究以蜀軍主動撤軍告終。和夏國硬懟了兩年多,蜀國國力、軍力、民力都耗得差不多了,眼見著國庫空虛,朝廷不穩,民間又有亂象,劉範終究是扛不住了。
到最後,勝利者還是他劉淵。付出偌大的代價,得到一個雞肋般的漢中,有好大喜功之嫌。不過劉淵相信,這雞肋,稍加經營,總歸會長出肉來。據漢中而窺蜀中,夏國在面對益州將完全奠定主動優勢。
以張既為漢中太守,郝昭為安南將軍,牧守漢中。留下一萬軍馬,駐守漢中,南征大軍陸續返回關中,漢中之戰終結,從朝堂至民間,歡欣一片。
須卜赤弇回長安之後,腿疾又犯了。
南征大軍善後安頓事宜,由秦王劉琤輔以齊王劉琝、梁王劉琅負責處置。
乾德十四年春,劉淵下詔,正式冊封淑妃卞氏為皇后,入主椒房殿。
二月,陳宮、邊讓、張邈等中原士族因不滿魏王曹操“政策”,趁著曹操三伐楚漢之際,舉兵叛魏,欲迎趙入兗州,為魏太子曹昂調兵撲滅。魏王曹操兩攻襄陽而不得,遂罷兵。
魏吳攻楚,早在一歲之前,以吳奪楚之桂陽、零陵告終。周瑜染疾,歸建鄴休整。
而曹操再次無功而返,自劉表亡故後,飽受戰亂摧殘斷斷續續長達兩歲多的楚漢,終於得以鬆一口氣。
四月,夏、趙、魏三方於河內鏖戰,趙、魏聯合攻夏,夏失溫縣。
五月,曹操以夏國師疲兵乏,魏軍再出虎牢,進軍雒陽,夏軍以略陽公烏華黎為主將,東出函谷,與魏爭雒。趙帝袁尚遣使於睢陽,欲求得魏公主,以聯姻穩固趙魏聯盟,曹操以女曹憲允之。
六月,趁夏魏於河南激戰,吳王孫權兩路出兵廬江、廣陵,將吳國邊境線向北推進,數十里。魏廣陵郡守陳登病重,不能擋。吳軍北擊至合肥,為魏揚州刺史劉馥、淮南都督韓浩率眾抵擋,苦戰難以下城,吳軍損失不小,孫權無奈掠其民撤軍。
劉馥於激戰之中,親登城頭激烈士民,中流矢,病卒,淮南士民無不感傷。吳王既撤,於江北加固海陵、廣陵、堂邑、阜陵、歷陽、臨湖等軍事要邑,以北御曹魏。
七月,孫權命呂蒙築塢於濡須口,以御魏軍。北上佔了曹魏便宜,吳王心中還是有點虛的。
九月,郝昭自南鄭出兵東進,克西城、鍚縣、上庸、房陵,滅當地豪族申氏。夏新立上庸郡。
十月,楚帝劉琮泛舟於雲夢澤,溺水,身感風寒,其後病亡。劉琮無子,諸臣共推長沙王劉備繼位,劉備三辭而應,終於江陵稱帝,走向人生巔峰。
乾德十五年夏,吳大都督周瑜,病重而亡。秋,夏貴妃蘭妧,抑鬱而終。
乾德十六年春,漠南草原胡民反,侵攻雲並,這是劉淵在位所遭遇最大規模的叛亂。國家重心的南移,不可避免的是對草原控制力的下降,大量對劉淵諸多政策不滿,受不了夏律約束的草原人反了,還有不少盲從之眾。
夏國有亂,趙、魏緊隨之動了起來,於夏國內,亦有不安之象。不過有當年北方大戰打底,這一次,應對起來,夏國從容得多。
以齊王劉琝為大都督,節制漠中、漠東、雲朔之軍,全力撲滅叛軍。應對趙、魏,則啟用段凌、僕固澈、須卜兄弟、烏氏兄弟、王昶、郭淮、拓跋兄弟、龐德等夏國中青代將領,統帥由武進公賀蘭當阜擔任。
秦王劉琤負責內安士民,排程軍械、輜重、民夫以應前線。此一亂,夏國安穩度過。劉琝血洗漠南之後,一切就慢慢安定了下來。
七月,蜀漢皇帝劉範暴斃,幼主繼位,劉璋輔政,蜀漢疲敝,朝野不穩。劉備趁機開啟西征,帥師伐蜀。劉淵著徐晃率偏師出武關,打荊州,給蜀漢緩解壓力。劉備想要摘桃子,劉淵絕對不許。
乾德十八年,一套比較完善的科舉制度,正式在夏國實行,鋪墊了那麼些年,比較順當,由秦王劉琤一力推進。可以預見,將來,夏國朝堂,會有更多寒門之才活躍的身影。
緊隨其後的,是曹魏,魏王從不以學習胡夏為恥,壓制所有反對之言,排除一切阻力,在魏國內推行科舉。
在袁趙,一個名為“九品中正”的制度誕生了,草創人,叫司馬懿。
乾德十九年,夏工部郎中馬鈞改良長直轅犁為長曲轅犁,向輕巧柔變,利於迴旋的短曲轅犁的研究,邁進了一大步。劉淵大悅,重賞。
......
“魏王去了?”劉淵很是驚訝。
如今已是乾德二十一年,劉淵早過知天命之年了,尤其最近幾年,老得極快。
“魏王曹操,頭疾犯,再加伐楚身染沉痾,暴病而亡!”劉琤答道。愈加成熟,面對劉淵,表現地一如既往地恭順。
“曹孟德一去,朕少一心腹大患吶!”劉淵沉悶的心情頓時好了許多。
掃向劉琤,劉淵眼神一眯:“劉備自江州起兵,再伐蜀漢!蜀漢人心渙散,憑那劉璋,縱據天險,只怕也是抵擋不住的!你對此事如何看?”
“兒臣以為,可效五年前,出兵攻打荊州。”劉琤拱手道。
“朝中可有不少人提議,搶在楚軍之前滅蜀!”
想了想,劉琤沉聲應道:“兒臣以為,時機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