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大的口氣哦!”法正心裡吃驚,這傢伙眼界寬啊。
“你的意思是說,放著洛陽先不打,先打豫州、兗州等地?”劉備心裡有些不太樂意,早日拿下洛陽,就可以早日名副其實地宣佈漢室重興了啊。
葛良向劉備施禮,正色道:“主公,洛陽自然是要攻打的,而且表面上不能停止。只是這一仗,敵人完全佔據了地利優勢,又是重兵囤駐,必定會打得異常艱苦。如果強行攻擊,我只擔心雖然最後取得勝利,自家也必定損失慘重,而如今天下勢力,並不是只有我們和曹魏兩家啊。在北,有鮮卑胡騎虎視眈眈;在東,還有孫權割據勢力,雖然上次慘遭打擊,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我們和曹操拼得兩敗俱傷,難保他不會趁勢取利;而東北,還有公孫恭割據遼東擁兵自重……”
“孫權鼠輩膽敢再來,關某必率軍順流而下,直搗建業!”關羽被刺到痛處,頓時又兩眼冒火。
劉備頓時也平添忐忑,是啊,怎麼能因為一時勝利又把這事給忘了呢。
法正安慰道:“如今有劉磐將軍鎮守江夏,而且我們已經擁有襄陽、宛城及上庸和漢中,以及益州全境,加上大司馬剛得雍涼二州,已有全國近半土地,今非夕比,孫權經過前番大敗,實力大損,必不敢再輕舉妄動。”
葛良繼續澆冷水:“陛下要中興漢室,天下皆知。孫權和公孫恭等人自然也知道,陛下消滅曹魏後,最終也不會容忍他們割據一方,所以對他們來說,肯定更希望我們和曹魏拼個你死我活,最後兩敗俱傷。如果一方過於強大,他們必定會想辦法進行破壞,所以當初曹操下荊州,孫權會幫助我們抵抗,而關將軍襄樊大捷,威震華夏時,他們就急於投靠曹操,從背後捅刀了。”
關羽冷哼一聲:“難不成當初不趁勝下江東,現在倒要回頭去收拾孫權了?”
自然不是,葛良說出自己的建議:“攻取洛陽自然還是我們的首要目標,我的意思是在保持對洛陽的軍事壓力的同時,暫時休整一下,鞏固一下已佔領地區,重新調集糧草兵力,等待最佳時機。”
“都已經到這裡了,卻停下來,豈不是讓天下人以為我們也只是想割據一方?”劉備時刻不忘自己的理想。
“我們不是真正停止進攻,只是說要儘量避免和佔據有利地形的敵軍進行惡戰,從而過多地消耗我們的實力,以免讓不良之人趁機得利。”葛良停頓一下,換個輕鬆的口氣,“當然,陛下英武寬仁,天下願追隨陛下的人數不盡數,我們是不是該給他們一些建功立業的機會呢?”
嗯?劉備三人一齊瞪大眼睛望向葛良,這是什麼意思?
葛良笑道:“上回在荊州我們就說過,陛下從北到南,從青州到徐州、豫州等地,都曾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只是因為曹操所逼,實力不濟,才一路南下到荊州,如今我們實力大增,曹魏難敵,那些有心投靠陛下的人,應該有膽識抓住時機,與我們併力攻敵了吧。”
劉備心裡樂滋滋的,這是肯定嘛,這次北伐,南陽各地響應的民眾就此起彼伏。
葛良繼續道:“我的建議是,大軍一面進攻,陛下同時應該再次詔告天下,歷數曹魏罪惡,號召原曹魏官員積極響應,扛起討魏興漢的大旗來。如果曹丕從各地調集兵馬來拱衛洛陽,那些忠於漢室的人趁機起事,就容易多了吧。”
關羽有些不屑:“我們不能憑自己實力一統天下,還需要藉助他人之手?”
劉備和法正卻被吸引住了,催促葛良把話說完。
葛良笑意滿面:“我們一方面繼續大張旗鼓向敵人挑戰,卻並不與敵死磕,另一方面,卻派出偏師往豫州、兗州,甚至徐州、冀州等地,接應支援各地義軍,在攻下洛陽前先行平定一些地方,豈不是更好?”
法正不住點頭,用奇兵取巧制勝當然是上策,只是這偏師也偏得太遠了吧。
劉備有些擔心:“難怪大司馬搶先讓魏延出幷州呢,只是如此一來,曹丕豈不也會派大軍進行攔截?他們孤軍遠出,萬一作戰不利,豈不是置於危懸之地?”
葛良回道:“所以,為了不引起曹丕的過份重視,減少對我們各路奇兵的壓力,這些偏師的將領,自然不能是大將軍和車騎將軍這樣威震天下的名將,最好啟用一些此前沒有盛名的優秀將領,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至於危險,只要他們確實優秀,又有陛下英名相助,各地吏民響應者不在少數,把握得當的話,就完全可以取得不錯的戰績。就算遇阻,也能大大減輕我們攻取洛陽的壓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