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再次召叢集臣,緊急商議對策。頂點更新最快
看到曹休那副只想碰死的樣子,他也不忍心再讓他到朝堂上來給大家講戰鬥經過,再次受辱了,應該讓他趕緊安心靜養一段時間。
當然,他不會去治他戰敗之罪的。
一來是因為感情好,不忍罪責。
二來也是不能罪責,要論起來,曹真也有罪,那一番懲處下來,曹家人就不要再帶兵了。
對自己的親兄弟,怕他們奪權,不敢用,不想用,如果再讓族人也失了兵權,誰來替他保天下?
而且,要論罪,那要不要怪自己老爹,明明自家發明了那個什麼該死的霹靂車,卻只用了一戰就丟棄了,反被別人學了去,發揚光大,把自己軍隊打趴了,要不要治他一份罪啊?
他從那些冀城逃回來的將領中,挑出一人來,讓他到朝堂之上,接受眾臣的詢問。
那將領嚇得要死,只一個勁地描述敵人投石車威力強大:“他們的霹靂車,丟擲巨大的石塊,砸到城牆上,就是一個一個的大坑;可以用來投擲泥土,半天就築起一座土山,半個時辰就封住一座城門;投射出來的火器,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一砸過來碎在地上,就酒香四溢,油花飛濺,然後,只需要一點火星,就唿地一下,燒成一大片,躲都躲不及……”
而且,他還不忘再提一句:“敵人在城外勐攻,城裡還有他們的內應,那個什麼叫姜維的,就已經叛變投敵。敵人裡應外合,我們實在是防不勝防啊。”
眾大臣對姜維沒什麼太多興趣,注意力全在那個投石車上。
“霹靂車?這不是太祖武皇帝戰官渡的時候發明的東西嗎?怎麼我們自己沒用,倒被敵人用上了?”
“真的?那東西有那麼厲害嗎?”
“厲害著呢,當時袁紹讓人架起高高的木架,築起高高的土山,往我們軍營裡拼命射箭,害得我們軍士都不敢走動,實在不行時,只能舉著大盾牌護住全身,一步一挪地慢慢移動,可把大家害苦了。後來,我們就有了投石車,那東西把石頭扔出去,扔得老高老遠了。把敵人的木樓砸得稀巴爛,把土山上的敵人砸得血肉橫煳。以後他們就再也不敢這麼做了。”
“真這麼厲害?那為什麼後來自己不用了?”
“你知道什麼呀,那個東西太大太笨重了,搬運起來很不方便,許多路上都通不過去。再說,那個東西發射起來,需要兩百多名軍士,同時一起拉著繩子往後跑,必須動作整齊,這需要專門訓練啊。而且,那個東西這麼笨重,需要佔用好大一塊地方,要是敵人衝到近前,就一點用都沒有了。”
立即就有人問那名將領了:“是啊,那個東西那麼笨重,還要那麼多人一齊拉著跑才能投石,那麼多車,得佔多大地方啊,保護起來不容易吧?你們怎麼不組織衝鋒隊,衝進去毀了他們啊?”
你說得好輕巧!這不是跟那個姜維一樣的口氣嗎?他立即反駁道:“敵人的投石車,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人去拉,就是在前面掛了一個簍子,裡面裝著重東西,後邊的小筐裡裝著石頭和火器。只要後面扣著發射杆軍士一鬆手,那長杆就立即翹起來,把火器丟擲來了。等發射完了,他們只要在前面重物筐那裡,幾個軍士把筐中的重物抬起來一些,那長杆就又落下來了,後面的人再把它先扣住,再往前面的重物筐和後面的發射筐裡裝上東西,很快就又可以發射了。他們根本就不用跑!”
哦,原來是這樣的,和我們以前的不一樣了,眾大臣又趕緊互相比劃著,想像著,覺得這樣一來,確實是方便實用了許多。
眾人一時都沉默了,難怪冀城這麼快丟了,敵人已經把一種威力極大的武器,又作了這麼多精心改進,而城中守軍大都沒見過這種東西,也不知道怎麼應付,加上又有內賊,一次偶然速敗,也就可以理解了。
再說,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也是我們先發明的嘛,一想起來,大家內心還隱隱有一絲驕傲呢。
可是,怎麼對付這種東西呢?大家還真一時沒想出好辦法來。
最後,還是劉曄站出來了,說這種東西,總的來說還是太笨重,並不適合於野戰,而在攻城戰中,只要作好躲避和防護,還是可以據城堅守的,再怎麼說,那東西總不能直接把城牆給砸翻了吧?敵人想要攻城,最終還是要靠人登城。
司馬懿又補充道:“雖然我們一時沒有更多好辦法防禦投石車,但也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嘛。敵人只會在攻城的時候使用,我們以後也完全可以在城中多準備這些東西啊,居高臨下發射出去,打得更遠,敵人豈不是連城邊都挨不上?”
眾人齊齊點頭,連聲稱是,就是嘛,明明是我們發明的東西,難道我們就不能再用了?我們要用得比他們更好!
司馬懿道:“當下就可以抓緊時間,讓工匠們趕製一些,然後訓練軍士,以備以後守城攻城之用。”
曹丕稍感欣慰,吩咐官員按照從冀城逃回的將領的描述,趕緊繪製圖紙,設法改進,抓緊製造,同時問道:“既然這樣,投石車使用有限,那,現在該如何應對來犯我隴右之敵?”
眾人又商量一番,最後認為,完全可以三路出擊,一路從陳倉道進入,反擊敵人的武都郡,切斷隴右敵軍的糧道,斷了他們的後路。
第二路,則沿渭水而上,進入臨渭,和敵人正面交戰。
第三路,則從略陽方向,那些逃將逃回來的路線,進入略陽,最後和第二路會合,共同把敵人從隴右趕回去。
同時,也派出幾路疑兵,揚言從子午谷、儻駱道和褒斜道出擊漢中。
曹丕很滿意,又問:“誰願率軍出征呢?”
沒有人推薦自己,卻有幾個人指著司馬懿說:“他!”
曹丕覺得可以,今天司馬懿分析得頭頭是道,想來遇敵時,能隨機應變,應該能很好地完成這次使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