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了,曹丕接位成為丞相、魏王,又立即開始著手廢除漢帝,自己當皇上。
父王臨死前,開始在洛陽修建宮殿,總不可能是請那個漢帝回去住吧?
他安排好朝中各級官員,逼漢帝以堯舜禪讓之禮主動把皇帝之位讓給他。
漢帝早就已經是自身命都難保,無奈之下,也只能照辦,下詔說什麼仰瞻天文,下察民心,天下運數已經輪到曹氏。天下為公,當以賢能治之,堯不傳位於自己的兒子而傳於舜,舜也不傳位兒子而傳位於禹,他們都因此萬古留名,讓聯十分仰慕,現在我要向他好好學習,把皇位禪讓給魏王,魏王你可千萬不要謙讓。
然後官員在繁陽設禪讓臺,舉行禪讓儀式。
曹丕接過璽綬,正式成為皇帝,於是封劉協為山陽公,讓他搬到濁鹿城去居住。
稱心如願的曹丕興奮不已,哈哈哈!如今這天下,已經正式姓曹了,而且是人家主動讓出來的,你們那些口口聲聲說忠於漢室的人,都給我放老實點!
劉備聽到曹丕篡奪漢室,勃然大怒,立即就要起兵討伐。
眾文武大臣卻力勸劉備先行稱帝,以保持漢室得以延續。
劉備不肯:“曹丕剛剛自立為皇帝,我又在這裡稱帝,豈不是和他一樣,變成了私自篡位的叛逆?”
眾文武辯稱道:“雖然是被曹丕所逼,但畢竟是漢帝禪讓啊,現在天下已經姓曹,如果不稱帝,那這漢中王之位,又於理何存呢?都傳言漢帝其實都已經遇害,漢中王是漢室宗親,此時站出來稱帝,正是為了延續漢室正統,召集天下忠於漢室的各路英雄傑,共討曹賊的需要啊。”
於是杜瓊、尹默、譙周等一幫子以善察天象著稱的人,聯合張裔、黃權等人,一起上書,列舉了一大堆顯示天命歸於劉備的吉象,勸說劉備應該順應民意,承奉天時,即時稱帝。
葛良也和許靖、龐統、糜竺等人一起上書,跟著又說了一大堆天象,什麼漢水中打撈出玉璽啊,什麼白虎現身漢中,朱雀翔於江漢,正主西南出天子什麼的,老天爺都暗示漢中王是漢室中興之人,應該立即以光武之志,即刻登基,把曹丕等一幫亂臣擒獲,還於舊都,恢復漢室朝廷。
一幫子武將則說得更直接,憑什麼曹丕都當了皇帝,漢中王漢室宗,卻要屈居中其下?
劉備自然也是很想當皇帝的,經過一番摔倒辭和勸進之後,也就順勢在成都登基,成了新的大漢皇帝。
昭告天下,說當初王莽篡位,光武帝起兵,使得漢室復存,現今曹操父子專權橫暴,又篡權奪位,正需要一位漢室宗親站出來,仿效光武帝引領大家重興漢室。眾官員百姓都說漢室社稷不可廢,眾漢民不可以無主,希望我劉備站出來即皇帝位,因此我劉備現在即位,希望眾神保佑,能夠再次光復漢室。
然後就是立太子,分封百官,於是葛良為大司馬,許靖為司徒,龐統為司空……
以關羽為大將軍,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
等葛良回來,黃玥忍不住就笑他了:“怎麼了,這丞相當不上了?”
葛良笑道:“你知道什麼呀,這後漢百官制,本就是三公為上好吧。現在龐統不是還活得好好的嗎?要是我當了丞相,那龐統又該當什麼官,難道分左右丞相?還是說,你只願做丞相夫人?”
黃玥是無所謂:“算了吧,反正你也就會出點餿主意,告著書上已經記載好的戰鬥分析一下,佔盡便宜打了兩個勝仗而已,勉強算得上有點軍功吧。至於政治和經濟,憑你的才能,又哪裡能趕上諸葛亮。”
葛良自己都沒底氣:“我知道諸葛亮這樣的千古奇人,不是那麼容易效仿的,所以我才把你留下來啊。你說我不如諸葛亮,那你不是理科成績很好嗎,你倒是幫我設計好木牛流馬啊。諸葛亮不但會治國,帶兵,人家還搞了好多發明,還精通音律,出過樂集呢。”
黃玥白他一眼:“現在是你在冒充諸葛亮,又不是我。那木牛流馬,到二十一世紀了,都還沒有人能仿造出來,被認為是吹牛呢。”
葛良嘻笑道:“可是民間有傳說,都說是黃月英聰明,設計出的木牛流馬哦。”
黃玥抬起手指指著外面:“民間傳說?民間還傳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呢。你不如到街上去找三個人來,分別向他們請教一下啊。”
葛良卻伸手指著她:“你就是其中一個啊。”
黃玥楞一下,隨即指一指自己,又指著葛良,笑道:“算上你,也只兩個。”
葛良擺擺手:“還有一個,一直留在成都。”
黃玥皺眉一想:“你是說龐統?”
葛良重重地點了一下頭。
“呵呵,”黃玥都不好意思了,“都說龐統和諸葛齊名,被你說成了臭皮匠。”
“這有什麼。”葛良不以為然,“人只要認清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到底能辦多大的事,自己辦不了的事,辦不好的事,就及時交給別人去辦。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已經有百分之五十的勝算了。”
“還百戰百勝?”黃玥伸手刮自己的臉,“你是靠作弊好吧,什麼漢中要堅守,逼退曹操,什麼關羽輕敵,呂蒙要偷襲荊州,那都是書上早就告訴你了。好了,現在什麼都變了,你還想作弊?難道你接下來就準備七擒孟獲,然後再等幾年出祁山嗎?”
“哈哈哈哈!非也非也!”葛良有模有樣地摸了摸鬍子,“夫人,難道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相信,雖然沒有諸葛亮那麼多本事,但我卻可以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黃玥撇嘴道:“憑什麼?”
葛良搖晃著腦袋:“就憑著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
“你還是別唱了。”黃玥忍不住笑起來,“你就是死性不改。”
葛良也不否認:“沒有幾個人能逃出這個魔圈,特別是在三國這個個性極其鮮明的時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