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絕心又道:“你需要我做什麼?”
蘇離道:“這件事,你記好了,我只說一次——如果事情沒有發生,那麼你也不會擁有對應的因果。”
說著,蘇離淡淡的看了絕心一眼,道:“這句話,能聽明白嗎?”
蘇離那種高高在上的俯視語氣,卻直接讓絕心再次微微低頭,道:“常慶道友,請您明示。”
和絕妃一樣,絕心同樣也變得卑微了起來。
這世間萬物都是如此。
想要相互“組局”,一方若是強勢,那另一方必然妥協。
不然這個“局”就組不起來。
現在,蘇離是無所謂的,同時也直接完全拿捏住了絕心——絕心的需求,恰恰蘇離是可以滿足的。
所以,蘇離強勢,傲慢,甚至桀驁——哪怕是態度再差,絕心有求於人,就必須要委曲求全。
可同樣的,若是蘇離擁有絕心的需求卻還唯唯諾諾、膽顫心驚,那就一定會是另外一種局面——他幫了絕心,在絕心看來,那是理所當然,甚至認為這是他的榮幸!
所以,所謂的和諧其實並不存在。
存在的,必然是其中一方的妥協。
有妥協,才有和諧;沒有妥協,就必定會引發大戰。
一旦那個平素總是妥協的存在某一天不妥協了,那和諧就從那一天開始,不再存在。
這放在大義上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
“意思就是,這一次點化你,終究是你與他之間還有一絲情緣,這一絲情緣,衍化了一縷因果。
這一縷因果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你能把握住,就能衍化虛幻為真實。
而你若是不能把握,那麼即便是真實的一絲情緣,也終究會幻化空滅。”
“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需要真實的時候,我可以為陽;而需要虛幻的時候,我可以為陰。”
蘇離輕聲開口。
這些話不是亂說。
他也沒有想去怎麼說。
一切都是隨心而說,也是率性而為。
至於結果是不是,都沒有關係。
對於擁有救命稻草之人而言,最終的結果終究是希望渺茫,但是那一根救命稻草卻也是最後的寄託。
“常慶道友,絕心明悟了。”
絕心恍然明悟。
她的確是明悟了。
“一陰一陽謂之道,組合起來就是日與月,也就是‘明’,而‘悟’,就是‘吾心’。我心如明,便是大道。”
蘇離略微沉吟,在這個“悟”字上,加重了一點點的語氣。
絕心深以為然。
蘇離看了她一眼。
這一點,沒點透。
她自認為明悟了,但是依然沒有悟。
明悟了,就真的明白那個他就是“悟”了。
所以她還是沒明悟,只是自以為明悟了而已。
這就是非我,非非我的變化與認知。
也是無相,也是相非相,是名為‘相’或‘無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