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唐安做出了選擇。
他選擇了在最突然的時間,發起最突然的進攻。而他的砝碼,便是齊國內部那些骯髒的交易砝碼。
當這些不宣之秘大白於天下,百姓們會不會對鍾愛的朝廷失望透頂。
這種情況下,李玉必須同樣要做出選擇——是一意孤行,堅持猶豫下去;還是挽回即將離散的民心?
“陛下,到現在你還打算自欺欺人麼?”唐安大吼一聲,繼而慘笑道:“原本我以為齊國的確是個讓人心折的國度,直到現在,我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離譜。我們陛下臨行前就說過,不要輕易相信那些響亮的口號,耳朵聽到的未必就是真的,今天我總算相信了。”
“他還說,如果所提的這些條件還不足以讓齊國發兵,只能證明他們有更大的圖謀。至於‘圖謀’什麼,呵呵,還需要明說麼?所以在我來之前,大唐集結僅剩的兵力,做了最後的部署——我們不能在西域戰火蔓延之時,相信東面這個虛偽國度的承諾,徹底把後背暴露給你們!所以,我們集合了八萬大軍,駐守在唐齊交界之處。若是我能帶回好訊息也就罷了,但若待到今日日落之前我還沒能回去覆命……只能證明我的遊說失敗了。這樣的話,與其等待別人的鐵騎踏足我們的神聖領土,倒不如奮起反擊,用我們的英魂向我們的祖國表達忠誠的宣誓!”
唐安深深吸了一口氣,臉色冷峻道:“陛下,或許這是我最後一次這麼稱呼你。今天往後,在唐某心中,你只會成為一個見死不救的劊子手!”
百姓們雖然理解唐安破解想要救國的心情,卻並不贊同他的觀點。在他們看來,哪怕齊國再不看,應該也不會做出侵略這種不義之事。
最冤枉的人當屬李玉了。他的確為是否借兵的事而煩惱,卻從來沒有打過大唐的注意——他怎麼會有這個膽子呢?
可還沒來得及解釋,他們卻聽到了更為震撼的資訊。
唐安沉默面殼,高聲怒吼道:“對待我們的敵人,我不會再心存憐憫。所以——我代表大唐,向大齊宣戰!”
宣戰!
如此敏感的字眼,如此可怕的字眼,讓在場每一個人都臉色煞白!
包括李玉。
他怎麼也想不到,大唐居然還留了這麼一出後手,而且還如此決絕!
他並沒有懷疑唐安這番話的真實性,因為若非如此,唐安不會說的如此悲壯,走得不會如此乾脆。
事實上,前些天他便收到密報——在唐齊交匯之處,有一支大唐的軍隊在四處遊蕩。起先他並未當成一回事兒,而今想起來卻不禁疑心重重,看來那必定是大唐的伏兵了!
他們……居然想雙向開展,大唐瘋了麼?
百姓們先是大驚失色,可旋即想了想,也便明白了與齊國開戰的用意。
以大唐的謹慎,怎麼會不留後手呢?既然丟擲了最大誠意都換不來齊國的同情,誰能保證當他們全力投入西域戰爭時,齊國不會在背後捅一刀?
與其加快滅國的速度,倒不如放手一搏,換取一線生機。
大唐,是真的鐵了心要打仗啊!
唐安心中暗暗冷笑。在稷下學宮閒來無事的那些天,他便休書一封送給東翎衛胡將軍,讓他列陣配合自己演一齣戲。他相信這瞞不過李玉的眼線,也相信結合自己的這番話,必定足以令昏庸的國君疑神疑鬼。
可李玉尚未說以什麼,一眾早已被和平磨光了稜角的大臣們便先寒了膽。
“陛下,我大齊何時被人如此詬病過?”
“泱泱大齊,仁義為上,切不可讓老祖宗流傳至今的財富付諸東流啊!”
“陛下,大唐與我大齊乃是患難與共的友鄰,幫助大唐便是幫助我們自己,於情與理都該發兵啊!”
“陛下,茲事體大,萬萬三思啊!”
“請陛下三思!!”
聽到大唐的軍隊已經到了家門口,一個個老東西立刻嚇得魂不附體,當即也顧不得能撈多少好處了,一同跪下哀求李玉。
他們忽略了大唐滿打滿算才不過八萬人,而且這個數字真不真實都是兩說。
唐安的確在騙他們。東翎衛的確嚴陣以待,可其主力早已盡數遣往西域增員了,所剩下的只有兩萬人而已。
他只是透過自己的所見所感,把齊國朝廷的昏庸都記在心裡。那些所謂的大臣早已沒了開疆拓土的銳氣,只餘下為了個人利益不停地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