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退爾進行曲》是節選自前世十八世紀義大利著名音樂家羅西尼根據德國著名作家席勒寫的名作《威廉.退爾》創作的歌劇《威廉.退爾》第四終章中最經典的一段。
這首進行曲是由小號獨奏引導的,一開始的時候,是小號的獨奏。
小號手在看到宗師的提議之後,臉色一正,手指也按在了小號上,下一刻,當宗師手裡的指揮棒揮動時,小號手憋足了勁開始吹奏。
這一段小號的獨奏大約有十五秒鐘的時間,期間小號是主導,配有低音長號以及定音鼓。
這一段十五秒長的曲子,也是宗師的前世極為經典的一段小號獨奏。
這段獨奏完成之後,打擊樂器、管樂組以及絃樂組的樂器都加入了進來,立刻就構成了前世那段經典而流傳極廣的旋律。
當然,前世遊戲廳中賭馬機的配樂,也是這一段經典的旋律。
這一段依然是以小號為主導,不過在演奏了大約十五六秒之後,宗師忽然停下了手裡的指揮棒。
全場的樂器音戛然而止。
宗師放下了手裡的指揮棒,指著張兵說道:“單簧管有兩個音沒有吹在拍子上。而且小號有一個音吹破了!”
這一段由眾多樂器合奏的旋律,是一段不折不扣的快板,速度很快,對於樂手們的要求很高。
如果這段快板是用絃樂來演奏的話,自然是沒有神沒問題,但偏偏這一段快節奏的旋律必須是用小號來演奏的,所以對於小號手的要求是更高的。
小號是吹奏樂器,因此在快節奏的旋律上有著先天的弱勢。
其實樂團的這個小號手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剛才他的節奏控制的非常的好,看得出來是在這首曲子上下過苦功夫的。不過他剛才在吹奏的時候,有了一個小小的破音,如果不仔細聽的話,真的是聽不出來。
可偏偏,宗師就聽出來了。
作為一個指揮,能夠做到準確的聽音是最基本的要求。當年宗師在皇音的時候,每天都要做聽音訓練,四年下來,光是這種聽音訓練都快把宗師訓練到吐!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嚴酷的聽音訓練,才讓宗師有了一雙極為敏感的耳朵。
聽到宗師這麼說,小號手點著頭舉起了手做了一個抱歉的手勢。
指揮沒有聽錯,小號手自己心裡最清楚自己剛才的吹奏有沒有毛病。
至於單簧管,也就是大兵,同樣做了一個很不好意思的表情。
合練就是這樣,在演奏中出了問題,指揮在第一時間提出來了,那麼下一次就不能再犯如此的錯誤。否則又怎麼能夠不斷的提高呢?
只有在合練中不斷的找錯誤,找毛病,才能夠把樂隊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全都找出來,最終讓一首曲子的演奏變得更完美。
合練的意義就是在於此!
看到兩位樂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宗師又說道:“絃樂組,請注意我的姿勢。喏,我要是做這種姿勢的話,意思就是讓你們的力度輕柔一點,如果我是這種姿勢的話,那麼就要加大力度。沒關係,咱們是第一次合練,你們對於我的肢體語言也不是很瞭解,咱們在練習中慢慢的相互瞭解吧!OK,重新來一次,小號、單簧管,不要再出剛才那種錯誤了。”
宗師拍了拍手,然後右手再次拿起了指揮棒。
“停停停,這裡小鼓的力度不對。小鼓,在演奏這一段的時候請注意我左手的姿勢,這一段必須要控制好力度,否則就會產生喧賓奪主的味道……”
“再停一下,這裡第二小提琴的節奏不對……”
“停,首席小提琴,這一段你必須要帶領第一小提琴拉出情感來的,要注意我臉上的表情和視線,到這裡的時候,我會用表情和眼神來告訴你這一段應該怎麼去拉……”
幾乎是每隔幾十秒鐘,宗師都會放下指揮棒叫停,然後一一的給那些出了錯誤的樂手們講解這一段應該怎麼演奏。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被提出意見的樂手還有些不樂意,畢竟他們出的那些錯誤真的是很微不足道,有得甚至不仔細聽都聽不出來,根本就沒有必要點出來。說個不好聽的,這麼一點小毛病都被點出來,簡直就是有點吹毛求疵。
可當他們在聽到宗師所說的全都非常有道理之後,也都虛心的接受了宗師的意見。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的錯誤,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樂手還不熟悉宗師的指揮風格以及宗師對音樂的嚴謹態度。
不過這不要緊,隨著宗師和這些樂手之間磨合的越來越好,這首《威廉退爾進行曲》的演奏也是越來越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