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上回劉書來煮個綠豆湯都能煮的灶房裡兵荒馬亂一片狼藉,如今包餃子哪可能像王氏那般包的個個白胖圓鼓?
這不,好好的一個麵皮兒,落他手裡就東破個口,西露個餡,最後捏來捏去竟瞧不出原本模樣了。
倒是擀好最後一個麵皮兒的林寶茹,動作熟練的夾了餡,倆手交叉稍一用力,一個皮兒薄餡兒大的胖餃子就捏好了。
肉餡圓鼓鼓的,而韭菜餡的透過麵皮還能瞧出幾分綠色,看的劉書來直接就洩了氣。
這餃子,簡直就是他的剋星啊!
林寶茹好笑的看著劉書來,拍了拍手上的白麵打發他把餃子端去灶房。然後自個則刷乾淨小鍋,趁著餃子下鍋的時候,做了個用青菜打底兒,做了個水煮肉片,還做了個乾煸四季豆。
想著小山跟劉書言不能吃辣,她乾脆又汆了些芥肉丸子。
一頓飯算不上豐盛,可也是色香味俱全。不說採茹幾個本來就喜歡自家大姐手藝的人,就是劉書言這個在家精細調養著胃口的,都足足吃了一碗餃子,還喝了一碗丸子湯。
至於劉書來,吃到桌上酸甜口的老醋花生時候,更是眼前一臉,歡喜了許久。黑心蓮還真講義氣,記得自個喜歡吃甜的呢,倒不枉他今兒跟著來的一番心意。
這頓飯除了林寶茹,餘下幾個人幾乎都吃撐了。最後,還是林寶茹受不了幾個人捧著肚子的模樣,直接抓了劉書來幾個在院子外頭陰涼的地方溜達起來。
也就是這個時候,前晌提溜著自家小子們來聽課的幾個嬸子,手裡就提著籃子或是些自個家裡樹上結的果子過來了。
往日裡,她們來多半都是尋王氏娘幾個串門的。不過今兒,倒是來答謝劉家二少爺的。
雖說只是一前晌的課,可自家那孫子小子的回去,念起那些話來可是有模有樣的,甚至還能在地上描出自個的姓名來了。
有幾個年紀大一些的嬸子家的當家人,甚至都忍不住紅了眼眶,都活了一輩子的人了,才頭一回知道自家的姓是那樣寫的。
劉書言第一次被一群淳樸厚道的大娘嬸子圍起來感激,那模樣倒頗有些手足無措。
他擺著手,十分有禮的同人說著不必答謝,那些事兒不值一提。可就算這樣,也架不住那幾個嬸子看著他這讀書人的敬重模樣。
劉書言身上被掛了好幾個籃子,眼瞧著還有人往過送東西,他只能求救似得看向大哥,然而大哥現在明顯也有些不知道怎麼辦可好。所以,他就又把視線投向了自家大嫂。
林寶茹笑著幫著他接了幾個籃子,對村裡算是相熟的幾個嬸子說道:“嬸兒,這些你們拿回去,給家裡孩子添個零嘴兒。你們這般客氣,倒是要讓我這面薄的二弟不好意思了......”
這話一出,劉書言趕忙點頭,拱手作揖緩聲說道:“嬸子們的好意我領了,我就是給孩子們講了幾句三字經罷了,當不得這般感激。若你們這般熱情,倒是讓我受之有愧了。”
這模樣,同當初林有志那般清高模樣相差甚大,倒是讓幾個嬸子感慨起來。
一行人又說了幾句話,最後自然少不得再感激劉書言一番才離開。
不過這麼一鬧,幾人倒是不再覺得肚子發撐了。
因著林家二房如今屋子夠多,所以林寶茹也沒急著走。她打發了劉家兄弟去客房休息,自個則跟採茹幾個陪著王氏歇了半日。
直到日頭過了頭頂,天兒沒那麼熱了,她才尋了採茹幾個,想著一道去正賣著的前山看看。
而劉書來自然不肯在院子裡悶著,非要跟著去。
最後,一家人除了王氏跟小山,餘下的幾個人有說有笑的就出發了。
路上倒是遇上不少當村的婆子,她們如今見著林寶茹,可不都是客客氣氣的?尤其是那幾個家裡孩子前晌在林家二房院兒裡學了字兒的人,說起話來更是感激的很,連帶著看劉書來這種被村裡傳的為非作歹仗勢欺人的紈絝子弟,都順眼了許多。
至少,大家夥兒對林寶茹都算和顏悅色,對劉書來也沒那麼懼怕反感了。
等林寶茹一行人走遠了,幾個慣是喜歡說東家長李家短的,還湊在一塊絮叨林家那些個事兒呢。127
往日裡,都覺得林家二房活不下去的人,現在哪個不羨慕那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