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來,不光錢氏跟王樹林在作坊裡幹起活兒來樂呵呵的,就是魯大娘幾個知道了心裡也十分痛快。看來,寶茹娘倆是真沒把她們當外人,如此大家幹起活兒來更是熱火朝天了。
除此之外,林寶茹也開始在村裡收葡.萄籽跟柑橘皮了。這些玩意兒不算難得,桃溪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葡.萄樹,不過那些籽兒跟皮兒平日裡可沒人攢。
卻沒想到,有朝一日,那些賤物竟也能賣錢了。於是,桃溪村頭一次興起了一股子攢葡.萄籽的風。
不過林寶茹要葡.萄籽也是有要求的,只要新鮮的,兩文錢一兩。便是村裡的孩子們,一兩日就能換上兩文錢買糖塊吃。
這日看著作坊裡活兒不多,林寶茹就同王氏打了聲招呼,去里正家商量事兒了。
眼下王氏對自家閨女可是放心的很呢,她取了一條之前趙屠戶送來的豬肉遞過去,叮囑道:“以前咱家裡沒能拿的出手的東西就算了,如今家裡日子好了,要是還空著手去,就怕你里正叔跟嬸子心裡得說你不懂事!”
林寶茹接了肉條.子,眯眼笑道:“嘿,娘你放心,你閨女可不是那麼小氣的。再說了,我今兒去是給里正叔送好名兒去了,別說咱不拿東西,就是他倒找給咱些東西,你閨女也拿得住。”
王氏見她這般神情,就知道她心裡有譜,所以沒再說啥,直接擺著手讓人趕緊走,省的又插科打諢的讓她看了頭疼。
林寶茹挎著籃子出了門,現在她在村裡能說上話的人越來越多,便是以前幫著劉氏跟章氏擠兌過她家的人,這會兒見了面上都帶著笑。
當然,那些人背地裡是不是會眼紅,她不知道,就算知道也肯定不會在意。畢竟,旁人眼紅嫉妒她,只能說明她過得比那些人好。
林寶茹到了里正家的時候,里正媳婦正在院子裡納鞋底子,這會兒瞧見她了,趕緊的招呼著人在房簷底下涼快的地方坐下。
“嬸子,我叔在家不?”林寶茹一邊說,一邊扭頭看向屋簷下頭的家當,“嬸兒,這是我家自個醃的豬肉條,今兒過來我順道帶了點讓你跟我叔嚐嚐,放哪啊?”
里正媳婦瞧見那足足得有兩斤多的肉,語氣有些埋怨道:“你來就來,拿這麼貴的物件做什麼?難不成,還把你嬸子當外人了!”
雖然話是這麼說的,可她還是趕緊接了林寶茹打籃子裡拿出來的肉,順帶著放進自家灶房的肉甕裡。
說實話,這麼些年,來尋自家男人辦事兒的不少。可像林家二房這般無論是窮的時候,還是日子紅火後,甭管是辦事兒還是來商量事兒,還次次都講究的人,實在太少。
哪個不是用得著的時候往上湊,用完了就光嘴上說幾句好聽的?
雖說里正媳婦不是多缺這點東西吧,可誰不樂意讓人念著自家的好!所以,她越看林寶茹,心裡就越高興。
倆人正說著話呢,林里正就聽到聲音打屋裡出來了,他瞧見林寶茹也是笑眯眯的,態度和善的很,“寶茹丫頭,今兒怎麼有空來了?可是作坊那遇上什麼難事兒啦?”
若說之前他因著林家大房那幾口子人惱的滿心怒火,出了村都得被外村裡正笑話的話。那現在,他可是靠著二房娘幾個狠狠出了一口氣。
別說外村了,就是去了鎮子的衙門裡,一些個知道他是桃溪村裡正的人都得叫他一聲老哥。說實在的,哪個不是看著他們桃溪村出了個了不得的林家?
自然,揚眉吐氣的林里正,就越發覺得之前二房鬧分家的事兒,當真是太明智了。否則,這般好日子,怕是也得被大房那幾口人拖拽下去。
“叔,作坊那邊眼下沒什麼事兒。我今兒來,是跟叔商量另一件事兒的......”林寶茹笑著說道,其實她要說的事兒不算大,實際上不經里正的明路也行。不過一來她下個月就要成親了,也不能總操持著村裡的事兒,二來以後自個不在家,無論是家裡還是作坊,甚至是採茹幾個小的也得仰仗著村裡人。
如今,她過給明路給里正,當送個人情,往後家裡有什麼事兒,里正也不好袖手旁觀。
她也沒賣關子,只實話實說道:“叔該聽說過,我家談下了鎮上趙家館子送柴禾的事兒吧。之前我家沒別的進項,就靠著我娘跟我哥上山打柴,多賣幾個銅板子過日子。”
里正點了點頭,這事兒他自然是知道的。聽說當初那事兒還是寶茹閨女說定的,一張口還一捆柴要了六文錢的價格。
“前些日子,趙老叔捎信說館子生意好,用的柴禾量更大了,光是一家怕已經供不上了。”林寶茹也不多說自個給趙家館子送菜式的事兒,只挑揀著說道,“偏我家現在活兒多,實在顧不上收柴禾的事兒,所以我就想跟叔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把這活兒收到咱們村。”
許是怕里正理解錯她的意思,她還特意補充道:“就是讓咱們村多出一條給鎮上各家館子供柴禾的道兒,左右農閒的時候,也能給家裡添上個一文半錢的......”美女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