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本來還附和周氏的婆娘眼看著劉夫人衝著自個看過來了,腦門上的冷汗直接就冒出來了。她乾咳一聲,心虛的起身尋了個由頭告辭,至於說再輕賤林家閨女,勸說劉夫人節儉辦事兒的話,一句也就不說了。
直到李氏跟周氏被劉夫人擠兌的再沒臉歇下去了,廳堂後頭聽熱鬧的劉書來才嘖嘖兩聲,對身邊的劉達說道:“這群婆子平日裡也就會嚼嚼舌根,旁的一點能耐沒有。還想到我娘跟前說教,往日裡我娘是懶得理會她們,真要惹了我娘,怕是她們臉都得被撕的一層不剩。”
這話劉達是深有感觸的,夫人平日裡好性,可要真被惹怒了,那後果也是厲害的。要不然,她也不能坐鎮劉家,護著總惹麻煩的大少爺,還能壓制著趙立家那邊不敢動彈。
劉書來見前頭沒熱鬧了,就起身繞過廳堂,打側門出去了。
這一出門,可就跟李氏妯娌跟之前那個婆娘成了前後腳。也是他耳朵靈,又慣是喜歡聽牆角,所以這會兒在拐彎的時候,正好聽到那幾個婆娘唾棄自家孃親頑固,順帶著還貶低了一把他跟林家閨女。
他眨了眨眼,心裡就有些不高興了。連帶著去喝酒的心情,就沒了。
可讓劉書來更惱怒的,卻是後來幾日接二連三上門老話新說的那些人。最後,三叔公幾個,更是拿著大輩兒的身份,非要讓他兒媳婦來幫著劉夫人張羅事兒。
這麼鬧騰了幾回,就有些難聽話傳進了劉書來耳朵裡。什麼劉夫人造了孽,早早死了男人,還修了倆不成事兒的兒子。什麼林家閨女就是個攀高枝的,明明是烏鴉還想過好日子。什麼劉家倆兒子,一個不著調是個笑話,一個是個病秧子指不定哪天就沒了......
雖然都是劉家那些不省心的旁支,為著巴結三叔公一家唸叨的,可卻是真戳了劉書來的肺管子。
這不,沒等那些個難聽話傳進劉家呢,劉書來就招呼著張勳昌跟陳嶸使起歪招兒來。
他這人別的不行,就給別人挖坑,還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在行。
三叔公家倆兒媳婦,李氏是老大,底下有三兒子倆閨女,除了老大已經訂了親意外,餘下幾個都還尋著呢。她也是個眼光高的,大兒子因著讀書好,定了門好親事。老二跟老三雖然沒大出息,可她也想讓倆人定個富足戶。
尤其是如今都講講著她家大兒子要繼承劉家了,所以她心氣就更高了。
而倆閨女,她也是尋摸著,想讓人往州城的大戶人家說親。就是再不濟,也得尋個有功名的清高人家。前些時候,聽說她搭上了個書香戶。
周氏底下是三閨女,一個兒子,大抵跟李氏想的一樣,所以到現在幾個孩子也沒定下一門親。
如今她們上趕著找不自在,就別怪劉書來耍昏招了。
接下來沒過兩天,附近十里八村各式各樣的媒婆開始登三叔公家的門了。先是給李氏跟周氏的閨女說親的,獵戶鰥夫,還有一些個家裡窮困就圖李氏家裡光景好過的漢子們,紛紛登門。
隨後,就又有不少媒婆,開始給她家兒子說附近有些家財的寡婦跟年紀大的老閨女了。
剛開始李氏還好言好語的婉拒,後來被煩的多了,就生了惱怒,碰上說三道四的媒婆就乾脆讓人打出去。
只是都知道媒婆就是靠一張嘴吃飯的,何況她得罪的可不是一個倆的媒婆,這麼一鬧騰,那些個跌了臉面的媒婆可不就說起她家的不是來!
什麼她就是指望著兒女攀龍附鳳,偏生自個是個鐵公雞一毛不拔,不僅不想給聘禮,還指望著說個自帶陪嫁的倒貼兒媳婦。
那些媒人捎帶著當初陪著李氏跟周氏去尋劉夫人黴頭的那婆娘,順嘴兒還把當時李氏跟周氏說的那番話學了一遍舌。
這一學舌,鎮上那些個本來還瞧好李氏跟周氏跟前閨女兒子的人家,也都打了退堂鼓,甚至開始琢磨著同那邊遠著些。
畢竟,日子好過的人家,哪家的閨女不是當小家碧玉的養著的?就算不是千金小姐那般尊貴,在家裡也是被疼著寵著的。
可李氏跟周氏那番話,可是把女子輕賤到了腳底下了。這要是當了她們倆的兒媳婦,那能得了好?什麼不必下聘金送聘禮,只要擺幾桌酒席,自家人熱熱鬧鬧吃個飯就行了!
說句難聽的,那些個有錢人家的老爺納妾,都不會那麼寒磣。肥貓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