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才不是做galgame呢> 303.青智源是成天生活在幻想當中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03.青智源是成天生活在幻想當中嗎? (2 / 3)

製片方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

好萊塢是真的很坑,他們連華爾街都敢坑。

舉個例子,北美常見的發行分成是百分之二十票房+宣發費,假如一個片子製片成本3000W,發行公司宣傳花了一千萬,然後票房只有4000W,那麼院線拿走2000W,發行方拿走1800W製片方還剩200W

如果票房再低點,製片方一分錢都沒了。

這樣的票房都不算特別失敗了,至少比製片成本高了。

如果是大撲街,票房比製片成本還低,製片方直接準備涼涼就行了。

所以當月河拿下發行權之後,就可以不用在中間被其他的發行公司砍這一刀,可以直接跟電影院線的票房進行分賬了,那麼自然而然獲得的回報也會越高。

否則,按照一橋文繪的話來說,你可能會被坑的血本無歸。

有可能電影看起來票房大賣,結果到製片方的手中沒剩下幾個子兒。

這樣就沒法將月河做起來。

這樣來看的話,其實做遊戲公司真的要好得多,不管怎麼樣作為遊戲製作方,只要能將遊戲賣出去,多少都是有一些回報的,不至於一分錢也拿不到。

當然,你如果投入的研發成本不及回報高的話,那麼也是會赤字而導致公司破產的。

但哪怕這樣也總比電影行業要好。

反過來說,這裡面其實也暗藏了一個隱形的操作——

擁有發行權和製作公司之後,將發行公司和製作公司分開的話,反而能利用製作公司來坑投資人的錢。

當然青智源作為一個有道德,並且想要在未來的全球市場當中有所成就的話,不會這麼做就對了。

但實際上這樣的坑投資人操作,在好萊塢當中是比比皆是。

除了擁有發行權的米國子公司之外,一橋文繪還收購了一些不那麼需要的,用來跟電通進行利益交換的公司。

然後在霓虹這邊呢,月河自己成立兩個子公司,一個是月河影業,主要是負責所有的霓虹本體的影視製作,另外一個呢,是在這個子公司下面再開設一個子公司,單獨用來製作動畫電影的。

這個子子公司暫定名字叫做【星海工作室】,採用的是吉卜力那樣的工作室模式,未來也是想要成為吉卜力那樣的公司的。

成立之後,將會交給新海誠來進行打理,而且青智源跟津田奈央商量之後,允許新海誠以技術入股的方式成為股東和社長。

也就是說,月河現在看起來只出品了一個《求婚大作戰》,但是呢,架構上面已經相當龐大了呢。

按照青智源和津田奈央的說法,這叫做未雨綢繆,做事情之前先把架構弄明白,工具先做好,之後再鋪開。

但是在外界看來,這可能就叫做差生文具多,還沒開始做電影呢,就把攤子鋪那麼大,你有貨嗎你?

……

規劃完成以後,青智源夫婦和一橋文繪以及新海誠一起開了個董事會議,把相關的事情都討論了一遍,並且制定了詳細的流程和方案。

接下來只需要按照計劃執行就可以了。

霓虹本土的公司註冊並不難,全部弄下來至少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能搞定了。

不過呢,雖然公司的架構還沒有完全兌現,這一點兒也不妨礙青智源對月河未來產品的規劃。

“現在可以同步進行,一個是去收購和開辦公司,找電通進行交換合作,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先規劃一下產品,也就是專案的開發問題。”

青智源說。

“我想的是,我們pokeni那邊不是之前發售過一個galgame叫做《你的名字》嗎?”

“嗯嗯。”

“這個遊戲的原畫也幾乎都是新海桑來完成的,所以這下正好,如果新海桑接手星海工作室的話,那麼這個遊戲就可以改編成為公司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吧。”

《你的名字》啊,可是前世當中新海誠的代表作呢,如果沒能製作成電影的話可就太遺憾了。

之前京都動畫一直都很想要這個遊戲的改編權,想把它製作成為電視動畫,一直都被青智源給壓下來了。

當時青智源就有一種未來要把這個遊戲做成電影的預感,只不過一直以來都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

沒想到最後還是讓新海誠來負責。

這就算是奇妙的命運安排吧。(青智源的安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