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汝舟稚聲嫩氣道“官人再品品,果子卻不是普通滋味,涼滑,還有酒香對不?蝦茸亦不是普通滋味,可是混了鴨肝的香?這只是小店的鰲蝦會席套餐中的頭一道,官人與朋友們若要吃整一套,裡頭請。”
錦衣青年不缺銀錢,來趕今歲“浮屋食肆”的場子,要的就是新鮮有趣。
他不再猶疑,招呼著一同跟來的四五個伴當,興高采烈地拾級而上,進到燈火通明的浮屋中去。
蘇頌見這一家子,蔡熒文堂堂太學學正,說是門前題詞,其實也是為了招來客人,小汝舟一個黃髮小兒,還未到河邊短垣高,侃侃而談看家菜餚竟也能一個格楞都不打。
他兩個,大人不覺得失了顏面,孩童不覺得攬客辛苦,當真是齊心協力地幫著親人做買賣。
蘇頌這一生,頭腦精明,性子卻是向著淳樸灑脫那一卦的,對姚歡姐弟和姨父姨母這戶人家,越來越喜歡,遂笑呵呵地上前與蔡熒文打招呼。
蔡熒文官階不低,恰是得了沈馥之和姚歡的指令,要迎迓老相爺,即刻率了一眾太學學子,眾星拱月般簇擁著蘇頌進場。
蔡熒文還不忘高喊一聲“中太一宮使蘇公到”。
拜他這副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的好嗓子所賜,莫說檔口前如過江之鯽的趕集人群,便是相隔數十步的其他浮屋門邊的夥計們,也是聽得清清楚楚。
……
此番,姚歡與姨母沈馥之商量,在浮屋嘉年華上推出小龍蝦,要一炮打響,還須雅俗共賞,不能走排擋美食的老路。
她又考慮到王犁刀首批運來的小龍蝦,個頭再大,畢竟連著須殼不到三百斤,大鍋大鍋排擋式的供應也撐不得幾日。況且小龍蝦本身不是“蝦”,彩燈糊得好看,實物卻是更像大號版的甲蟲蟋蟀,若乍然全須全尾地與開封市民見面,可莫因貌醜而嚇退些人。
姚歡遂決定,捨棄單一的整蝦蒸煮的方法,儘量將蝦肉拆出來,與旁的食材融合。
“俗”路子的小龍蝦美食,她姨甥倆用到了東京最著名的醬料——西瓜黃豆醬。
京畿一帶,盛產西瓜。而豆醬又是人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料。
於是,有好吃又善做的人,發明了用西瓜瓤醃漬黃豆的奇門妙法。
煮熟的豆子經歷初步發酵、長出菌絲後,人們將新鮮的汁水淋漓的西瓜瓤拌入豆醬中,再撒入鹽、姜、酒、茱萸油、花椒末,繼續密封暴曬在盛夏的日頭下。
高甜度的西瓜汁,既有助於防止酸腐氣,又刺激了黃豆的進一步發酵,還令豆醬的色澤赤紅光亮。
待到如今這初秋時分,四處的醬缸解除封印,開封城大街小巷便飄散著一股清甜交融著鹹香的西瓜豆醬味兒。
姚歡與沈馥之,帶著美團和小玥兒,將小龍蝦煮熟剝殼,碩壯的蝦身剁成肉碎,與西瓜豆醬拌勻,用作餡料。
又取了發麵皮子擀成薄餅,刷了豆醬蝦肉餡,撒上芝麻,於浮屋臺階下向著大街處設火桶,讓美團和小玥兒現烤現賣。
一張胡餅費不了多少蝦肉,烤制後卻是面香、芝麻香、醬香、蝦肉香具備。
薄薄的一隻餅,能解饞,但不佔腸胃,正適合逛浮屋夜市的遊人買來嚐鮮、認識認識這叫作“鰲蝦”的新美食,還不影響他們繼續去品嚐別家的招牌菜餚點心。
至於浮屋裡頭那些景觀餐位售賣的小龍蝦,姚歡走的則是“會席套餐”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