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影視總部大樓,簡約但看上去就讓人感覺大氣上檔次的董事長辦公室中,看著手裡這次離開公司的藝人名單,楊東旭挑了一下眉毛:“這是有人牽頭。”
如果只是走一個兩個人藝人很正常,哪怕是臺柱子都很正常,畢竟大家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哪怕海納現在已經是影視業第一座高山了,可人家不想在你這座山上唸經,就喜歡去別的山上當和尚你有什麼辦法?
可走的不單單是幾個知名影星,走的還有一些小紅,甚至有幾個十分有潛力的新人的時候,這件事情就顯得有點不對勁了。
出名,哪怕小出名的明星兜裡有錢,願意賠償違約金。或者說翅膀硬了願意單飛可以理解,可這些不出名有天分的也有錢賠違約金,顯然是被挖牆角了。
“我打聽了一下,是有幾個業內的公司把他們挖走的,我之前打電話和你提了一下。你......”
“走就走吧,咱們公司有不靠藝人賺錢。”楊東旭打斷了劉宗勝的話。
剛才只是看到小詳細名單之後有點小疑惑而已,並不是什麼太過重要的事情。別說只走了這些人,就算海納所有藝人都走光了,海納也不會倒閉,依然是國內最大的影視公司。
現在國內影視公司,主要經營模式還在趴在藝人身上吸血,看上去似乎是手底下大明星越多公司越賺錢。
要是說大明星越多這家影視公司越出名楊東旭承認這一點,畢竟大明星的吸睛作用的確厲害。
可最賺錢可不見得,至少海納這邊雖然也在經營經紀公司,甚至這兩年還在致力培養新的藝人接班人。
但海納賺錢的大頭根本不在藝人身上,靠藝人賺錢無疑就兩種,藝人片酬抽成,以及藝人商業代言抽成,除了這兩個別無他法。
可海納不一樣,海納的招牌是一部部電視劇,一部部電影鑄造出來的。藝人只所以片酬高,那是因為拍攝的電影電視劇受歡迎。
而資本願意出高價找藝人拍攝電影電視劇,那是因為透過這些投資資本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所以綜合來說,藝人片酬只是小數目,電影和電視劇運作出來的市場賺的才是大頭。
而海納無疑是個把電影和電視劇周邊市場做的十分成熟的公司,每一部電影,每一步電視劇所產生的利益,六成都在海納手裡。
其他相關詞產業跟著打工的分三成多,至於藝人片酬什麼的連一成都不到,由此可見藝人收入在海納公司中到底佔據著怎樣的份額。
至於手裡沒藝人,拍片的時候找不到來拍怎麼辦?
拍攝明星海選瞭解一下?
只聽說過明星接不到戲過氣的,還從來沒聽說過資本投資大製作的時候,找不到演角色的演員的。
而海納的作品那是有口皆碑,不但老一輩的實力派藝人想要參演,那些一線二線的當紅明星為了一些角色也打破頭的。
畢竟做藝人,現在又不是流量時代,你最起碼也要有一兩部拿得出手的作品支撐不是?不然和其他藝人走在一起都會矮人一頭。
所以海納根本不用擔心自家的作品找不到演員來拍。
除了影視作品之外,一些歌曲,電影,電視劇翻拍的版權稅,再加上橫店等相關影視業的投資。
也都是海納收入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收入根本不是藝人那點片酬和廣告代言能比的。所以對於藝人是走是留楊東旭根本不在意。
因為他已經高出國內其他同行一籌,站在了例如迪士尼,漫威這樣經營IP,用作品說話頂尖影視巨頭一個行列中。
並且海納的經營模式,甚至超過了這些公司,只不過因為一個是華夏公司,一個是好萊塢的公司世界影響力不如人家而已。
但現在海納已經在好萊塢紮下了根,楊東旭這麼多年做的華夏文化推廣,以及裹著一層東瀛皮的漫畫推廣。
也在世界各地灑下了萌發的種子,等過些年這些種子就可以收割了,可以孵化出一個又一個的IP。
所以以後就算不拍電影電視劇,光把這些大火的IP經營出來,就足夠海納賺的盆滿缽滿的。
有了這些作為基礎,他對這次藝人離開表現的很平淡,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他不是裝杯,也不是故作鎮定,是真的平淡內心毫無波瀾。
“這大半年都過去了,今年海納的業績怎麼樣?”楊東旭開口問道。
“其他產業穩步進展中,上半季度的總收益較之去年增加了21%,成績相當的不錯。這是亞洲這邊市場的增值,不算好萊塢上半年大賺的那幾部電影。
不過內地這邊,咱們今年投資了好幾部不錯的電視劇,可電影方面較之去年減少了整整百分之六十多,很多電影專案經你稽核之後,都沒獲得投資批准。”
劉宗勝有些無奈的看著自家大老闆,雖然大老闆很少來公司,看是給放權很大。但實際上楊東旭對公司的掌控力一直都很強,比如說今年的電影投資市場,他一句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