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提攜後輩在大宋是出了名的,但凡遇到才學出眾的年輕士子,他都會格外關照,十多年來皆是如此,使他一直受到大宋年輕士子們的景仰。
但任何傳聞都或多或少帶有誇張的色彩,歐陽修是喜歡提攜後輩不假,但並不是任何一個年輕士子找上門他都會接待,那樣的話,他什麼事都別做了,整天接待士子也來不及。
歐陽修當然不是隨便什麼人都接待,想得到他的青睞,或者能得到他接待的機會,那必須是要有人介紹,而且介紹人也必須是他的摯友,或者有足夠的地位。
如果是他的後輩,而且又沒有足夠的地位,歐陽修一般是不會給這種機會。
但範寧比較例外,倒不是範寧的從五品官銜讓他看重,也不是因為範寧是范仲淹的孫子,而是因為他對範寧一直懷有歉疚。
他可是答應收範寧為門生,最後卻沒有辦到。
正是歐陽修因為心懷一絲歉疚,所以今天範寧第一次帶人來請他指點,他沒有任何推脫,接過蘇軾的文稿便細細看了起來。
先是一筆極為飄逸的書法便讓歐陽修眼前一亮,他心中暗贊,“好字!”
他又看下面兩首詩。
《潭》
翠壁下無路,何年雷雨穿。
光搖巖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龍應抱寶眠。
誰能孤石上,危坐試僧禪。
另一首是《南寺》
東去愁攀石,西來怯渡橋。
碧潭如見試,白塔苦相招。
野饋慚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窮斤斧絕,松桂得幹霄。
這兩首詩是蘇軾出川后沿途所寫,雖然和他後的名作相差甚遠,但已經隱隱透出了不凡之資。
歐陽修心中已經暗暗誇讚,這個年輕人頗有靈犀,絕對是可塑之才,歐陽修又看了看蘇軾寫的兩篇散文,頓時大讚,散文立意高遠,文字卻樸實無華,和時下流行的華麗體裁迥然不同,正是歐陽修所倡導的新散文風格。
歐陽修再抬頭看蘇軾時,眼睛裡已充滿了笑意和毫不掩飾的讚賞。
.......
接下來的時間範寧基本上被無視了,歐陽修居然把蘇軾兄弟帶到自己的書房裡去交談,雖然也叫上範寧,但範寧卻沒有興趣陪太子讀書,他告罪一聲,獨自在中庭裡逛開了。
進來時的那片裙裾讓他想到了歐陽倩,當然,那女人肯定不是歐陽倩,歐陽倩早已出嫁,孩子都應該有了,不會在歐陽府宅中。
但範寧還是想了解一下歐陽倩的近況,剛才不好意思問歐陽修,看看能不能遇到一個丫鬟之類。
範寧走到中庭的圓門旁,剛才就在這裡看見了裙裾,不過此時,這裡已經沒有人了,前面是一座院子,裡面種滿了梅樹,梅花已謝,樹枝上掛滿了小果。
範寧剛要走進去,身後忽然有人叫他,“官人請留步!”
範寧回頭,一箇中年男子匆匆跑來,正是剛才在門口遇到的管家,範寧退回來指指前面梅樹笑道:“我想去看一下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