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欠——!”
姬煜放下盛放剛剛飲下湯藥的碗,揉了揉通紅的鼻子。
“殿下這是身受風寒,寒氣入體,服下這三劑藥,修養兩天就好了。”
想起昨日太醫的話,姬煜苦笑著搖了搖頭,“唉,還是要多鍛鍊身體啊!”
姬煜拖著因生病而酸脹的身體,躺回到了床上。
“吱呀——!”
姬煜轉頭看向推門進來的丁卓。
“殿下好些了嗎?用不用奴才去請太醫再過來給您瞧瞧!”
姬煜搖搖頭有氣無力的問道。
“什麼事?”
“那個,冶造司司丞派人來說,請殿下您有時間過去一趟,說是有事情!”
丁卓想了想,決定還是告訴姬煜。
“很急嗎?”
姬煜微皺眉頭。
“奴才不知。但看那人的表情,倒也不是很急的樣子。”
“嗯——!”
姬煜發出了一聲重重地鼻音,表示知道了。
“那,奴才告退。”
說著拿起碗,轉身出了門。
…………
“陛下,京城裡又出現數十起百姓失蹤案件,其中婦女居多,次之為幼童。大理寺目前卻還沒有任何線索。”
勤政殿裡,杜晦明看著手中的文書,憂心忡忡地對姬啟說道。
“嗯,沒有任何線索嗎?”
“是啊,據大理寺上報說道:這些失蹤百姓都是獨自外出,或是三五個人一同失蹤,等到家人發現,最少都過去了幾個時辰,最多的,都過去兩天了!”
張德然也讀著手裡的文書,一臉愁容的說道。
“如此邪門的嗎?”
姬啟點著桌子。這是他的一個習慣,每當思考什麼重要的事時,就會點著手指。
“陛下,您是否還記得光和二年時……”
杜晦明蓋上文書,看向姬啟,說道。
“朕當然記得。”
光和二年,是姬啟登基的第二年,也是姬啟登基後發生的第一次大案件。同樣也是人口失蹤,不過當時重心不在京城,而是在江南一帶,當時全國共失蹤近萬名百姓,要知道,全大周的人口才兩千餘萬,當時舉朝震驚,姬啟大怒,決心徹查。但越查越心驚膽戰。單單此事,牽扯進大大小小的官員竟有四千餘人。
然而,除了這些官員,竟再沒有查出其他東西,源頭彷彿就到此斷絕,失蹤的百姓也不知去向。這使得剛剛登基的姬啟十分灰心,甚至一度絕望,好在最後挺了過來。
“老臣還記得,先帝那時,也有一次這種案件,但因涉及人數較少,所以最後不了了之。看這幾次的手法,同樣是趁百姓落單時下手。老臣擔心,這是同一批人所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