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歌狂》之所以會這麼火爆,除了本身質量不錯是一個因素外,更關鍵的是江離和張娜拉的影響力作用,在現今這個文學商品化資訊大爆炸的浮躁時代,人們往往更關注的已經不是作品本身的質量,而是作品身上附帶的東西,拿原世界的莫言來說,在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他的公眾認識度和書籍銷量也就一般般,等到獲獎之後,他的名聲頓時暴漲,變得家喻戶曉,作品更是紛紛脫銷。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就修改了自己的作品讓質量更高了嗎?不,其實大多數人去買莫言的書籍並非是衝著莫言這個人或者書籍本身去買的,而是衝著諾貝爾文學獎的名頭去買的!這就是名人效應,諾貝爾獎就是一個“名人”,全世界聞名的“名人”,而莫言只不過是佔了諾貝爾獎的光罷了。
所以辯論的時候要搬出名人名言,這樣才能讓人相信,啞口無言,商品要請名人代言,這樣才能讓人覺得商品真的物超所值,即便這可能根本沒有那麼好甚至成為毒奶粉,其實“名人”自己本身有時候也是搞不懂情況的,但沒關係啊,只要理直氣壯地說這東西確切如此,自然會有許多冤大頭選擇相信。
名人效應之所以會發揮這麼大的作用,主要因為公眾的自卑和不自信,所以他們寧願選擇相信名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這樣的生活方式無疑是非常輕鬆的,就像牆頭草一樣,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比起在石頭縫裡頑強向上生長的小草來說實在是一種享受,所以人們樂在其中,等到發覺上當受騙時就怨天尤人,謾罵攻訐,而從不想自己的原因。
江離因為音樂殿堂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名人”,他手指所指向的地方就成為了社會的風向標,外表光鮮亮麗,而如果人們一旦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可能就會立刻從昔日的支持者仰慕者變成反對者踐踏者。
這不得不說是社會的一種悲哀,很多情況下,人們並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也不知道事情真相如何,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自以為是罷了。
當然,我們仍然可以試著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間會證明一切,所以哪怕一點點,試著讓自己相信自己,憑藉本心做出決斷,而不為外物所動,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像當初莫言的作品曾經引發巨大的爭議,被一些文學衛道士斥責為異端,明明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卻在最後以一票之差被硬生生從領獎臺上拖了下來,但最終茅盾文學獎還是妥協了,緊趕慢趕將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一年推上領獎臺,這非常微妙的時間差似乎暗示著什麼,而莫言也像許多中的主人公一樣用事實狠狠打了那些可能連名字都沒有的“龍套”一個響亮的耳光。
試著去相信,試著去尋找,試著去嘗試,不驕傲,不自卑,不勇敢,不怯懦,堅持本心,不為所動,我喂自己一袋鹽。
至少這樣,人生無悔,是真正的活著。
《我為歌狂》算不得一部名著,甚至連文學都勉強,它只是一部可供人們閒暇時間消遣娛樂的,一個簡簡單單沒什麼大道理的故事而已,它的銷售火爆既是商業運作的結果,也是確實受到了人們的歡迎,特別是在年輕人中,暢銷書之所以成為暢銷書往往因為它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口味,不要多,一部分人就可以了,然後便會引起連鎖反應。
“你今天看了《我為歌狂》嗎?”
“《我為歌狂》是什麼?”
“《我為歌狂》你都不知道啊,太孤陋寡聞了,就是江離和張娜拉合著的那本校園青春啊,上架剛一天書店就全賣光了,特別火爆!”
“哦,這麼厲害,那我去看看。”
在《我為歌狂》這邊銷售一片火爆的情況下,江離擔任出品人和主演的微電影拍攝也進入了收尾階段,小小鳥網為此做了精心準備,不僅透過廣告宣傳造勢,還不定期放一些精彩花絮,而且還故意吊人胃口,就是不讓人看正面,只看場景或者人物背影,似乎能看出點什麼,又似乎什麼都看不出來,這種感覺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雖然小小鳥網的微電影頻道還沒有正式上線,但已經成為了這段時間的公眾關注焦點和熱門話題,人們對這種新鮮的電影形式感到好奇,更想要一窺那份神秘大禮物的真相,其他影片網站也都在觀望,暗流湧動。
小小鳥網的微電影頻道試運營開始了,率先放出兩部自己組織拍攝的微電影,觀眾反映良好,但還不夠熱烈,各方仍在觀望,結果尚未明確,陳世美並不急,因為他還在等江離的殺手鐧,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與此同時,江離再次向小小鳥網注資五千萬,用以擴充伺服器頻寬,提高使用者體驗和質量,為微電影頻道的正式上線鋪上最後一塊墊腳石。
終於,經過半個多月的等待,就在人們的期待感達到巔峰即將下降的時候,九月下旬某一個週六上午九點,經過充分準備,小小鳥網的微電影頻道正式上線,一時間,網站訪問量暴增,幾十萬人同時線上觀看,還有大批人無法訪問,否則即便是擴容後的伺服器都只能面臨崩潰。
人們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那部微電影,頁面一片空白,只有一個播放器,觀看之前沒有透露任何訊息,充滿神秘感,這也更讓人期待,於是激動萬分地點開影片,發現竟然連廣告都沒有,直接進入主題,好評!
首先是在一面完全黑色的背景上出現了一個青色的飛鳥圖案,十分顯眼,下方用華語和英文分別標示“聯伊出品”和“LianYiOriginal”,因為沒有廣告,人們的耐心出奇的好,甚至有人會暫停一下仔細看這幅畫面,難道這上面的“聯伊”就是出品公司?不過從來沒聽說過這家公司啊。
好吧,那接著看,第二幅畫面出現了,又是華語和英文混合說明,“聯伊電影公司”和“小小鳥網”“聯合出品”,這下清楚了,確實是這個公司出品,但貌似沒什麼知名度,人們不禁有些失望,那個既擔任出品人又是主演的耳熟能詳的神秘人物呢?
影片沒有讓人們久等,第三幕終於放出了人們期待已久的東西,出品人:江離!
然後是編劇:江離!
第五幕,導演:江離、黃榮!
第六幕,主演:江離、李默!
看到這裡,人們心情的緊張和激動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果然是江離,而且可以說是江離一手締造,這無疑讓江離的粉絲為之狂呼尖叫,不過到這裡還無法看出影片質量如何,如果質量差強人意,那江離出現在這裡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反而會成為江離成功道路上的一個汙點,所以江離的粉絲既興奮又害怕著,懷著這種複雜的感情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