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當地時間下午兩點整,萬眾矚目,聚焦捷斯王室音樂廳中央音樂廳,眾所周知,每一屆恩寧鋼琴大賽中央音樂廳只有兩次開啟的機會,一次是開幕式,另一次就是終極對決!
現在,時隔十天,終於輪到中央音樂廳再次開啟的時刻了!
只見三扇大門緩緩開啟,發出沉重的機械齒輪聲,觀眾席上早已坐滿了人,黑壓壓一片,是這些天來最多的一次,包括捷斯國王、王后和捷斯聯席議會議長等多名捷斯重量級人物都列席其中。
主持人在臺上朗聲道:“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六位進入終極對決的參賽者入場!”
捷斯語、華語和英語三種語言輪流播送,世界各地都有人在歡呼,眾人鼓掌的同時紛紛望向入場口,一共有三個,分別對應第一音樂廳、第二音樂廳和第三音樂廳通往中央音樂廳的走廊。
從第一入場口走進來的是一男一女,男的身著黑色的燕尾服,平靜認真的樣子十分帥氣,嘴角牽起一抹微笑,女的身著淺黃色的連衣裙,容姿美麗,舉止落落大方,兩人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金童玉女,郎才女貌。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來自華夏的兩名參賽者,本屆恩寧鋼琴大賽截至目前表現最為突出的江離和年僅十六歲的天才鋼琴家蘇淺淺!”
隨後,從第二入場口也走進來兩人,乍一看,會以為是兩名美貌的女子,但是,知道真相的人只能眼淚掉下來,因為其中一位其實是男性,只不過打扮起來比女人還美。
“然後我們看到的便是來自捷斯的參賽者米倫娜公主,和來自暹羅的參賽者小佛王巴頌!”
主持人最後拔高音調道:“現在從第三入場口正向我們走來的兩人則是,第二次參加終極對決的羅馬尼亞參賽者安都尼爾,和連續兩屆蟬聯恩寧鋼琴大賽冠軍的王者之師,德意隊的王牌,前大賽冠軍多恩的親弟弟,多芬——!”
雷鳴般的掌聲響徹中央音樂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六位從全世界兩百多名優秀青年鋼琴家中脫穎而出的頂尖青年鋼琴家的身上,呂明隱在人群中,他並沒有像劉菲那樣消失,而是來到恩寧鋼琴大賽終極對決的現場觀看比賽,他的目的只是一個,希望看到江離在奪取冠軍的過程中落敗,最好是第六名,他在心中祈禱,他在拼命詛咒,他的臉上浮現一抹猙獰的冷笑。
江離、蘇淺淺、米倫娜、巴頌、多芬和安都尼爾。
這六人站在舞臺上,站在世人的目光中,接受所有羨慕的嫉妒的崇拜的敬仰的視線,他們將在這個舞臺上,為了各自國家和個人的榮耀而拼盡全力地戰鬥!
待到掌聲止息的時候,人們便聽到鋼琴的輪子摩擦地面發出略有點刺耳並且沉重的聲響,只見六架三角鋼琴被工作人員緩緩推上舞臺,在舞臺正中心,呈圓形排布,每一架鋼琴相隔正好六十度角!
與前六輪比賽的規則截然不同,終極對決是,六人混戰,同時演奏,同場競技,互相影響,互相比拼,爭奪冠軍!
所以,擁有再好的原創曲子現在也不頂用,這是鋼琴演奏水平的終極對抗,同時也是對鋼琴家心性耐力抗干擾能力的終極考驗!
要知道,同一首鋼琴曲因為不同人演奏都會有所區別,畢竟節奏的掌握不可能完全一致,誤差是存在的,就像同一個歌手前後兩次唱自己的歌也可能有些微不同,每一個人之間細小的差別在互動的同時會逐漸放大,伴隨著演奏的持續,差別會越來越大,進而大到足以影響干擾其他演奏者的地步!
這時候就非常考驗演奏者本身的實力了,怎樣可以影響別人卻讓別人對自己的影響降至最低,甚至不影響,並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六人即將面臨的問題,也是奪取冠軍的關鍵之處!
為了準確區分每個演奏者的表現,主辦方在每一架鋼琴上都安裝了一個特製的高科技錄音器,可以自動過濾外部的聲音只留當前鋼琴發出的聲音,並且及時傳輸出來,方便評委逐一試聽比較判斷高下,畢竟當六架鋼琴都響起來的時候,很難分辨哪個跟哪個。
本屆恩寧鋼琴大賽終極對決的曲目是恩寧最重要的代表作——《捷斯民族狂想曲》!
狂想曲是一種音樂體裁,起初源自古希臘用樂器伴奏歌唱或者朗誦的史詩詠唱者,後來指以民歌曲調為主題而發展的器樂幻想曲,大多數以緩慢的民歌曲調為基礎進行變奏,又與宣敘調式的段落和快速的民間舞曲段落相對比,音樂富於民間特色。
再到後來,經過恩寧的大力發展,狂想曲成為運用民族民間音樂素材進行發揮、結構自由、具有史詩風格和民族色彩的器樂獨奏曲或管絃樂曲,多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敘事性段落,熱情奔放,恩寧的《捷斯民族狂想曲》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作品。
《捷斯民族狂想曲》自然取材捷斯民族的民間音樂,進行改編髮揮融會貫通而成,一共有十七首,全部演奏長達三個小時,而本屆恩寧鋼琴大賽的終極對決則具體選擇第一號、第三號……第十六號共七首狂想曲,全長大約一個小時。
這一個小時便將決定江離六人的最終排位、誰勝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