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才喃喃言說,“你皇兄雖然生平痴於劍,但卻是情義中人,又時常以讀書人自詡,雖然一貫不喜迂腐酸儒,但你可知他最喜的一句話。”
段道隆猶豫了下:“大涼範文正那句?”
老和尚點頭,“確實是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大涼範文正如今已是天下聖人。
這一句話影響了多少人無從得知,但這一句話確實是天下讀書人的典範之說,亦應成為典範之行,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老和尚繼續道:“你大王兄除去劍道上的一葉蔽目,其實本有治國之才,甚至和你不相伯仲,為父當年也曾猶豫過是否應禪位於他,但他之觀念,是大理守成,而你之觀念,則是大理進去天下不成功便成仁,為父也不願大理繼續窩囊下去,遂禪位於你。”
“你大王兄並無怨言,甚至全力支援你,我想,也許他守成之心下,也對大理進去天下有過那麼一絲希望罷。”
“然而他在矩州雲霧山,看透了大涼這幾年的局勢變幻,也許在他心中,大理進去天下已經沒了絲毫希望,所以他才想回來,守住大理。”
“也許他不願意看見大理十萬雄師東進而無完人歸,也許他不願意看見你失敗後,大理反被大涼鯨吞,世間再無大理段氏。”
“所以他選擇了回大理,選擇了大理內亂後弱存於一隅,而非強勢出兵剛折於大涼兵鋒之下。”
所以段道星沒有其他選擇。
回到大理,總不能說我是嫡長子,應該繼位,三弟你將王位讓給我罷。
只剩下一條路。
聯合不滿段道隆的部族,推翻王權。
但不論怎樣,就算段道星成功,段道隆也不會死,最好的情況是當一個閒王,最差的狀況……要麼天龍寺要麼崇聖寺。
而若是不成功,段道星大概也不會苟活於世。
他的驕傲和自尊,不允許他得到垂憐。
然而段道隆何嘗不是如此,其實自段道星迴到大理,就已經註定了兩兄弟必將死一人——皆不會死於對方劍下。
兵敗,則自歿。
段道隆一直在聽,聽了之後一直在沉默,沉默了很久,很久。
直到一聲鳥鳴,才將他驚醒。
“父皇,如今大理,真如大王兄所見,無成功進取天下的可能?”
老和尚苦笑,“你我父子,確實低估了大涼那位千古奇女子,也高看了趙長衣、趙愭和王琨一等人,時至今日,其實已可看出,這大涼之亂,不過是女帝有意為之,目的便是為了肅清大涼的不安定因素,讓那位千古奇女子步大燕太祖和百里春香之後,大涼依然是女帝的大涼,所以才有幼兒趙禎為儲君,女帝之劍李汝魚將兼國的手筆。”
“可以說,從始至終,這天下大勢都在女帝的意料之中。”
“女帝的麾下,究竟有著一眾何等經天緯地的人才?”
段道隆猶豫了片刻,遲緩的道:“臨安那邊的諜子傳回過諜報,說臨安江湖之中曾有大膽蟊賊想去嘉會門外的御園偷盜,以為這座皇家園林應該沒什麼人,不曾想卻有重兵把守,被發現後殊死逃命,無意間撞見一座名叫‘春秋’的小院子,院子裡只住了幾人。”
“當然,最後所有的蟊賊都已經伏法,這大概也是女帝欲馬踏江湖的原因之一。”
“兒臣一直在想,春秋院那些人,是否就是女帝這些年收服的一些異人謀士,所以才能打造出當今大涼這一番局勢,在如此亂世下,女帝依然牢牢掌控著天下,不得不說,這絕非一個人能做到,必有一干曠世人傑!”
老和尚訝然,沉吟許久,“也許確如你說想,那春秋院便是女帝的智囊。”
段道隆嘆氣,“可惜鞭長莫及。”
否則,剷平這座春秋院,對於天下尤其大理而言,將是天大好事。
老和尚又開始掃地。
段道隆也不再問關於段道星迴大理一事,其實自己心中已經知道,之所以還是來找父皇,不過是難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