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謝琅是誰,讀書人一枚,深奉子不語怪力亂神之說,哪會真的懼怕一條傳說中的冰蟒,於是帶著一眾兵丁去了水洞。
抽水抗旱。
若有冰蟒,不信一眾兵丁還殺不了它。
冰蟒沒有出現。
但不曾想謝琅一不小心失足跌落進了水洞。
不會水的他跌落下去就直直往水底沉去,連鵝毛都浮不起來的水,謝琅一個大活人,只有沉底的命,岸上一片譁然,卻無人敢下水去救謝琅。
也是謝琅命不該絕。
在幽深不見天日的水裡胡亂摸抓,想尋找救命稻草,無意之中摸到了一個樹枝一樣的東西,於是死死的拽住。
然後他就失去了知覺。
在失去知覺的最後一刻,謝琅隱然看見黑暗之中,有一雙碗大的兩點出現在眼前。
似乎是一雙眼睛。
冷漠無情的盯著自己。
等謝琅睜開眼時,已是第三日,他抱著一柄滿身鏽跡的長劍匍匐在岸邊,被聞訊趕來的州府長官發現,這才活了下來。
其後,天降大雨。
謝琅因抗旱出色,政績又極其出色,加上州府長官舉薦,謝琅平步青雲,一路高升,最終回到臨安,進入吏部。
那柄劍不僅劍鞘上鏽跡斑斑,劍身亦是鏽跡斑斑,在不損傷劍鞘和劍身的情況,用盡辦法也不能褪去鏽跡。
成了謝琅最珍貴的藏品。
李汝魚才真正明白這劍的珍貴之處。
鏽劍無名。
實際上應該是有名字的,劍鞘之上,刻有兩個古樸字型,應是大楚王朝盛行的篆體字,只不過除不掉鏽跡,也便認不出字。
反正按照謝琅的說法,這柄劍應是那對鑄劍夫妻的傑作。
那對夫妻,傳說之中,一姓幹,一姓莫。
不過管它呢。
是劍就行。
況且這是小小送給自己的,斷然沒有不用的道理。
鏽劍出鞘,架住唐詩的劍。
青衣唐詩的第二劍平平無奇,但只有真正接劍的李汝魚,才知道這平平無奇之下,隱藏著何等恐怖的力量。
兩劍相交,李汝魚只覺如被一座大山撞中。
但今時不同往日。
李汝魚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反手就要一劍撩出——唐詩的廝殺經驗絕對不如自己,只要自己和她陷入纏戰,就算她是永珍境巔峰,自己也有機會殺她。
不殺她,就殺不了趙長衣。
所以,必殺!
然而劍剛撩出,卻撞上了唐詩的第三劍。
有些訝然。
唐詩的第一劍並不快,第二劍也不快,但這第三劍,卻快的有些匪夷所思了,彷彿第二劍之後,根本沒有回劍就是第三劍。
事實確實如此。
唐詩的第三劍是“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