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勢大變之中,沒人忘記穿雲軍。
那支在七里壩以其機動性讓李溯吃足了苦頭的輕騎,沒有退守永川,甚至也沒有馳援龍水鎮的夏侯遲,而是就這麼憑空消失了。
兩千餘鐵騎當然不可能就這麼消失。
大家心知肚明,穿雲軍必然還在永川、昌州之間的野外遊弋,尋找著給西軍致命一擊的機會,然而沒人看好。
畢竟穿雲軍沒了城池憑仗,糧草不能保障,很可能被西軍逼上絕境。
到時候難逃全軍覆沒的下場。
……
……
按照各方勢力推演,李平陽拿下昌州,李溯拿下永川,合州兵馬南下奇襲拿下一座城後,這三路兵馬應該會整頓一日,繼而再次撲向渝州城。
然而戰爭並不是靠推演出來的。
就在昌州和永川淪陷的時候,駐防在渝州城的禁軍兵力調配到一起,渝州城只留下寥寥無幾的殘兵老將,其餘精銳兵馬盡起,撲向西軍三路兵馬,發動反攻。
李平陽無懼,出兵直撲龍水鎮的夏侯遲兵馬。
合州南下的兵馬亦是硬撼。
唯獨永川城有些詭異,李溯明知道禁軍反撲,卻沒有出兵,反而固守城池,讓人捉摸不透他的意思,就憑他不到一萬的兵力,能扛住禁軍的反撲?
永川城裡的李溯也無奈的很。
我倒是想出軍,但是不敢出軍啊……就靠五百輕騎,熬不住君子旗那兩千餘穿雲軍鐵騎的遊擊蠶食。
穿雲軍並沒有遠離,就在永川城附近遊曳。
這幾日,李溯派出了不少斥候去尋找穿雲軍的下落,然而就是這樣,被穿雲軍東邊啃幾十斥候西邊吞幾十斥候,不知不覺,竟然損失了三百多士卒。
李溯大軍斥候只有三百人。
斥候,其實是精銳中的精銳,每一個斥候都具有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也有極其出彩的戰術意識,但遇上神出鬼沒的穿雲軍,李溯麾下的精銳斥候竟然一個也逃不掉。
隨著斥候全軍覆沒,李溯成了睜眼瞎子。
再繼續讓普通士卒擔任斥候,除了送死沒有其他任何意義。
李溯很愁。
直到這一刻,他才不得不承認,自己敗給了君子旗。
真正的敗。
從君子旗棄城出戰的那一刻,就註定自己的失敗——沒了城池的穿雲軍,依然還是輕騎,但有了城池的自己,卻成了一個烏龜。
出軍?
別說找到穿雲軍,就算找到了又能怎樣。
靠五百輕騎拿下穿雲軍?
做夢。
不出軍?
穿雲軍就這麼遊曳在永川城四周,將自己數千步卒禁錮在永川城裡,在整條戰線上都沒有一絲作用,只能坐等禁軍的反撲。
和等死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