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
只要這樣耗下去,觀漁城受困於糧草,必然要破城。
大涼、北蠻甚至於大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齊聚觀漁城,欲要看大涼和北蠻這一場戰事究竟以何形態落幕。
觀漁城依然在死守。
但問題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現在李汝魚等人的面前:糧草將盡。
這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老將軍王立堅之所以能守觀漁城三十多年,只因糧草無虞,可如今觀漁城的現狀的糧草支撐不到今年的秋收。
觀漁城地形獨特,東門和北門接地,西門和南門在懸崖之上,從北門、東門到西門南門之間,有一片巨大的農地。
關起門來,觀漁城就是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小國,不僅糧草能自給自足,就連兵源也能源源不斷的補充跟上城防。
一如蜀中。
所以老將軍王立堅能夠守城三十餘年,只因糧草並沒有出現問題,加上當時北蠻的攻城器械落後,守城死傷遠遠不如今時。
但現在北蠻攻城器械有了提升,觀漁城還出現糧草問題。
這座城還能守多久?
無援的觀漁已是危城。
十幾日後,觀漁城面臨兵弱糧絕的困局。
在安梨花這種軟磨的攻城架勢下,城牆上守兵每日都在死傷,雖然不多,但累計下來卻是驚人的數字,如今還能全手全腳上城頭的不足三千人。
而北蠻安梨花麾下,可戰之兵尚有七八千人。
城破,已是遲早事。
夜幕初升,城內空氣中瀰漫中焦糊肉味,這是老兵們在火燒袍澤屍首——炎熱夏日,若是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導致瘟疫。
是以每日攻城後,北蠻和觀漁老兵都在城下收屍。
這是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的默契,哪怕是山高海深的血仇,收屍時雙方也絕對不會拔刀相向。
戰爭,是最沒有規則的東西。
但最沒有規則處,又處處顯示著規則。
李汝魚按劍走在城頭——如今是觀漁正將,繡春刀成了累贅,索性放在了營房。
回首望城內,除去焚燒袍澤屍首處是濃煙,其餘各處炊煙寥寥無幾,已快斷糧的觀漁城,不僅守兵限制口糧,就連普通百姓,也被統一限定。
百姓無怨言。
然而望城外,三里外的北蠻軍營裡,炊煙寥落上雲天,一派生機。
李汝魚長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