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武術社裡的異類
.
蘇晴雨在這裡教授的功夫是唐國拳術中最基本的長拳架子。蘇家的武館雖然入門的功夫雖然是“**拳”,但這套功夫對練習者的要求卻絕不簡單,一般人沒有過硬的基礎,他們的手腳關節,韌帶筋絡,都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專門練習,拉不開,扯不動,身體素質達不到要求,那一上來就練“**拳”,時間一長,唯一的後果只能就是關節扭曲,韌帶破裂,幾乎等於自殘一樣。
所以,蘇氏武館在教徒弟的時候,也要看基礎,以前沒有練過功夫身體素質差的,上手就要先學“長拳”。
而在唐國的眾多武術拳法中,“長拳架子”雖然種類繁多,動作簡單,在練習的過程中並不會涉及到一些很複雜的發力技巧,因此也不太能夠應用在真正實戰的交手中,但這種功夫在練習時,出拳出腿都以放長擊遠為主,動作舒展大方,筋順骨直,尤其是對上肢的鍛鍊時,往往都要配合擰腰順肩的動作來加長打擊,這對人身上的骨骼,筋腱以及韌帶的鍛鍊卻是效果極好,最能抻筋拔骨。
也正是因為這種特點,所以唐國的很多拳法門派,在教授弟子練功時,也大多選擇這種功夫做為初學者的入門考
練得好了,自然就入門了,反之如果連這都練不好,那也就沒必要接著往下練了。
武術是門艱深的學問,一個人能否在這上面取得多大的成就,往往就取決於他自身的“基礎”,一個連入門長拳都練不好的人,很難想象他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有那功夫,還不如去做點別的,也不至於浪費大好的時間。
金融學院的這些大學生,年紀最小的也有十**歲了,骨骼已經差不多定型了,要想練拳就必須抻開僵硬的一身筋骨,蘇晴雨之所以要教他們這套拳,估計也是有鑑於此。
與其每天劈腿,拉韌帶,在日復一日的枯燥中忍受劇烈的疼痛,還不如透過一定程度的拳法練習,一步一步循序漸進。
“抻筋拔骨”的步驟本來也沒什麼秘密可言,只不過各家有各家的手法,效果有好有壞就是了。在這方面練習長拳的效果雖然不是最好,但對大學裡的這些學生來說卻是最適合的。
既不會讓他們在一開始時,就因為畏懼疼痛而心生退縮,把人給一下嚇跑了,也不會因為練習枯燥,久而久之就沒了新鮮感。
尤其是練習這套長拳架子的時候,蘇晴雨明顯是有針對性的在長拳原本的招式中摻雜了許多的“花式”,一般的學員只要稍微下點功夫,練起套路來,就會非常具有美感,多達十幾種專注華麗的各式腿技,側踢,旋踢,飛身踢,表演時的觀賞性十足,十分吸引當下年輕人的眼球。
這年月天下太平,國家與國家之間都倡導和平,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金融學院本身又是培養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地方,而且在這裡的學生大部分出身都不錯,畢業後幾乎人人都有一番前程,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下,能有幾個人去在乎自己練的功夫到底適不適合“實戰”。
在這些“天之驕子”的眼中,什麼高手的名頭,都比不上在萬眾矚目下享受眾人歡呼的過程。
所以在這一點上,蘇晴雨顯然是抓住了這些人的心思的,否則也不會吸引這麼多的本地學生加入武術社。
二樓參觀的人雖然不多,但在這些人裡有不少都和場地裡練習著的學員互相認識,或是專程來看,或是偶爾發現,但每當看到精彩的地方時,常常就也有人發出一陣陣羨慕的歡呼。
與其相比,索菲亞幾個人雖然反應小點兒,卻也不時拍手低呼,時不時就發出一聲聲的讚歎,看的眉飛色舞。
而王越雖然功夫高明,但對這些人練習的這種長拳卻也沒什麼“歧視”,不會因為是“花拳繡腿”就表現的很“不以為然”。不論東方還是西方,功夫發展到現在原本就已經開始衰落下去了,就算練習的人數仍舊有很多,但裡面大多數人其實還是拿來當做鍛鍊身體的一種手段。
不管這些學生練拳的出發點和目的是什麼,但在業餘時間練這東西鍛鍊身體,總好過把時間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至少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眼睛迅速的在整個二樓掃過,沒有看到蘇晴雨的身影,王越就沒有心思多留,正要轉身和索菲亞說一聲,轉身離開,就在這時,他的眼睛忽然微微縮了一下,隨即目光一轉便盯在了二樓西側的一個角落裡。
那裡站著一個十**歲的女學員,棕黑色頭髮簡單的在腦後紮了個高高的馬尾辮,身上穿著寬鬆的白色訓兩隻袖子高高挽起至肘後,雖然因為背對著看不到她長什麼樣,但只從背後看過去,這個女孩兒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於淨和利索。
似乎是不太願意和這裡的其他人有過多的接觸,她在練習的時候才特意選擇了這麼一個地方,距離中間場地最少也有二三十米,已經算是二樓最邊緣的角落。
而且,她現在練的也不是別人正在練習的那種“長拳架子”。就是隨隨便便站了一個丁字步,在那裡一下一下的打著“空拳”。
也不知道已經站在那裡有多久了,女孩兒的額頭上泛起一層層的汗水,不斷順著臉頰流下來,但她連擦都不擦一下,只是一拳一拳,接連的打著,動作千篇一律,更沒有什麼華麗的技巧和變化。腳下也只是偶爾向前傾起一個小小的角度,但是身子卻始終不見有任何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