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降龍伏虎
“降龍伏虎?”.東方的武術,門道太多,講究也多,要是沒有名師指點,光是這些“術語”就能把人給徹底饒暈了
而武術這東西,又涉及到精密無比複雜無比的人體結構,是半點馬虎不得的,一個理解錯誤,往往就會叫人從頭到尾,滿盤皆輸。花了大把的時間,人力物力,練不出功夫還好說,可怕的是一旦練錯了,很可能整個人就廢了,是最典型的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對,就是降龍伏虎。”蘇明秋明白王越的意思,所以解釋起來也做了一些適當的演練,好叫王越能聽的清楚,看得明白:“在道家的內丹術裡,龍指心火,虎指腎水。所謂‘降龍伏虎,說的就是要把心火下降以濟腎水,同時腎水上潤以制心火,待二者調和之時,則水火交融往來無間,到那時自然就能摒棄性情成就內丹。簡單點說,就是一句話,要想降龍,就要制住心火,要想伏虎,須得伏住真水。”
“不過內丹術裡的這個降龍伏虎,你現在知道一下就可以了,功夫不到這個地步也沒有必要深究。而我之所以要和你提到這些,實在也是因為咱們這一脈樁法中的‘龍折身,虎抱頭,其實就是祖師爺從內丹術裡演化出來的功夫,我說的這個龍虎指的其實是人身上的‘脊椎,和腰胯,。
“脊椎是龍,腰胯是虎。這麼說也許你難以理解……。”蘇明秋想了想,隨後環顧四周,“你跟我來……,我再給你做個示範,你就明白了”
院子正房的前面擺了幾口大水缸,有半人多高,廣口鼓腹,唐國的民居多木結構,容易失火,所以在一些大富之家的院子裡,就常常備著幾口銅製的大水缸,取的就是五行中“金能生水”,而水能克火的意思。
蘇明秋院子裡的這幾口大缸,雖然不是銅製的,這年月也不必用缸裡的水來滅火,但這些水缸也是長年蓄水,除了幾口裡面種了荷花,養了錦鯉金魚的,其餘幾口就一直襬放在練功場邊上,顯然也是另有妙用的。
蘇明秋帶著王越,走到其中一口大缸前面,突然把挽起了自己的兩隻袖子,隨後從旁邊拿過來一個一尺多長的黃皮大葫蘆,扔在缸裡浮在水面上。
“降龍是要把龍拽住,不管它能飛的多高,飛的多遠,你都要能控制的住,這就像是一般人放風箏一樣,降龍的勁兒就是扯住風箏的那一根線,勁是向上去的,雖然又細又長,卻綿綿不絕,行之有效。而伏虎是要把老虎按在地上,讓他不能動,勁是向下的,但是這股勁是活的,要隨時變化,因為老虎性猛,脖子上的肉厚,憑死力是壓制不住的。按老虎,就好像是按這個水瓢,勁非要恰到好處,和水的浮力相當不可,否則你力一猛,葫蘆就會藉著水力反彈滑開了。但是你要慢慢的按,這個葫蘆就會很聽話,想按到水裡多深就多深。你看我的手腳和腰胯脊椎上的這些變化,要先看骨頭,後看肌肉……。”
說著話,蘇明秋就在水缸前面擺好架勢,前三後七,一隻手就按在了水裡的葫蘆上。
王越若有所思,連忙看向蘇明秋的脊椎腰胯和雙手雙腳,就只見他這時候站的三七步,身形扭轉,腰胯下沉,雙肩如撐傘式後翻,繃得一條脊柱垂直,雙手雙腳,兩兩對稱,有一種上下呼應的感覺。
呼吸間,手只往下輕輕一按,整個人的身體就如同帶了電似得,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在動的。而且這種動不是大動,只是微微的顫,一顫一顫,從腳心地下一直到腦瓜頂上,腰胯鼓盪,連通脊椎,然後一節一節的椎骨,層層遞進,一路傳導脖頸和後腦,就好像是在他的身體里正有一條懶龍翻身,無形中就帶的四肢百骸,雖在靜中,卻也是一動皆動。
“站樁不能死站,要動,微微的動,但動的時候,不能用意,用意就刻意了,只能動一地,不能波及全身。要透過這個樁降地網。佈下了天羅地網,手腳都到了,身上的勁兒自然就順了,再站下去,氣息就不會逆轉。”
當下蘇明秋又把樁法裡與各個動作相配合的呼吸法一一和王越說了,果然再練起來時,身上的感覺就好的多了。
“不管站樁還是練拳,都得時時刻刻抓住核心,圍著腰胯骨盆和脊椎來練習。手腳四肢,只是核心向外的延伸,是駕馭力量的通道,是末節,在站樁的時候只要姿勢到位,沒有偏差就不要在意的太多。而且腰胯骨盆的裡面就是丹田,所謂的丹田發力,任何的發勁用力都是出自於此,這地方有了感覺,那拳法中的各種丹田勁對你就能輕鬆上手。”
王越聽著這話,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感覺中似乎頭腦也瞬間透亮,很多以前不明白不理解的東西,在這一刻似乎都變得淺顯容易起來。
他本來就是個格鬥高手,對於鐵十字軍對於全身肌肉的控制和發力技巧有獨到的心得和體會,現在再一結合蘇明秋以東方武術的知識對於腰胯脊椎這些被肌肉依附著的骨骼的講解,立刻觸類旁通,感覺到一扇自己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大門正向自己緩緩敞開。
“本來還想著一點一點教給你,沒想到你的基礎這麼好,居然一下子就全都教給你了。反正該說的道理,我也都和你說了,這幾天你沒事的時候就站樁吧,等到什麼時候你感覺到不動不敢動了,那就再來找我。到時候我就把下面的功夫教給你。”
蘇明秋說完,見到王越已經又擺開姿勢,對自己的話如同置若罔聞,便也搖著頭笑了笑,轉身離開,徑直進了自己的屋子。
只留下王越一個人在練功場中間,木頭樁子似的,眼神迷離,就那麼一動不動的站著。
再之後,天色很快就黑了下來。
華燈初上時:
王越身子慢慢轉動,兩手相抱,頭往上頂,隨後開步先出左腿,同時雙手徐徐分開,左手直出,高不過口,右手拉回到小腹的肚臍下面,大拇指植根凹陷,緊靠小腹。最後把姿勢慢慢調整,雙腿前虛後實,如金雞猖站之勢。他的眼睛似閉非閉直視前方,呼吸悠長几近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