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周瑜之笑傲三國> 第五百七十四章 佛道之爭(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四章 佛道之爭(一)

“後世小子周瑜拜會二位道長——不知二位道長是否賞臉一敘?”一件客棧外周瑜的車架已經到達門口,不過南華道人、于吉道人在門口安置八名高手,周瑜這一次前來帶著典韋、黃忠、張郃、周安,雖然說這裡是自己的地界但是小心總是沒有錯的。

幽州之戰周瑜活捉張郃,他厚著臉皮向公孫瓚討要了張郃,他知道張郃可是後面一員虎將,只是張郃此人比較固執,他覺得袁紹才是真命之主,一直被周瑜囚禁在揚州,揚州城內張郃被派做治安校尉巡視揚州附近的治安,這半年多來張郃也慢慢地被揚州百姓同化,周瑜對待老百姓比袁紹強百倍,能夠受到老百姓愛戴的君主也是一個好的投效之處,況且周瑜對自己禮遇有加,張郃決定投效周瑜。

“師兄——我就說這揚州城內遍佈周瑜的耳目,他的軍械庫失竊城中潛伏的細作早就一清二楚,看來他是有備而來!咱們就見他一見——”于吉他們待在的地方將周瑜的話聽得一清二楚,于吉聽聞周瑜只帶了四個將軍前來,看來周瑜這一次來沒有惡意。

“也對——咱們正好也要跟周瑜商洽,他主動前來且請他進來一敘!走——”南華道人能夠成為這麼多人的領袖,他的頭腦自然要比他年紀好使。他滿頭白髮但是確實神采不輸壯年,率先開啟房門走了出去,周瑜按照年齡是不大,但是如今的周瑜勢力如日中天,他一個鄉村野鶴之人怎麼能夠輕視與人。

一間大廳內只有南華、于吉、周瑜三人,其餘人皆在房門外守衛,周瑜坐在主位之上,他開口說道:“南道長、於道長,周瑜今日冒昧登門打擾,還請見諒!”

“周大人年少有為,揚州是你的地盤,貧道二人不請自來才是冒昧。不知周大人前來所謂何事?莫非是為那失竊之事?”南華摸了一把雪白的鬍子開口說道,他認為周瑜關心的是失竊的東西,這些零件的卻是好東西,只是他們現在沒有選定要支援誰,一直在觀望情況下是不會出手的,但是他們卻知道下手的是何人,開啟天窗說亮話也算是給周瑜遞過去一個橄欖枝。

“南道長——果然還是你道門的訊息靈通,昨日剛剛發生你們便已經知曉,看來道門的實力果然不容小覷。今日周某前來並非是為了失竊之事,此等小事情如果還需要我親自過問的話,那麼我揚州豈不是成了誰想來就來,誰想走就走的地方?”周瑜心中頓時一凜,看來南華他們經營多年總是有他們的厲害之處。

“周大人——那貧道就不知道周大人前來有何要事需要老道笑納的?”南華也被周瑜的一番話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到底周瑜此人想要什麼?

“道長——其他的暫且不說,於道長你是不是該給周某一個交代呢?”現在周瑜是揚州之主,雖說他是左慈的記名弟子,不過也只是一個月而已,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沒有教會,還時不時有道門的人拖自己的後腿。這樣的師傅不認也罷,也就是槍神童淵老人家雖沒有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周瑜打心眼裡面敬佩他老人家,沒有什麼功利心完全是憑著一腔熱血。

于吉聽了周瑜的話之後他微微一笑:“周大人你是二師兄左慈的弟子,貧道也算是你的師叔,山越救走嚴白虎也是為了讓他不至於這麼早送命,你可知交州一帶蠻夷遍佈,需要一個有野心的人訓練他們歸於王化,以周大人的雄才大略還會怕一個彈丸之地的嚴白虎?他活著可以很好的開疆擴土,如果他死了周大人可有合適人選時刻坐鎮山越抵禦蠻夷入侵?現在中原各路諸侯都在漸漸地發展壯大,若是周大人忙於逐鹿中原的時候,後院失火該如何處理?現在的情形只需要一員大將修築關口便能夠據敵,貧道是在幫助周大人安穩揚州局勢,這樣謀劃就算我貧道當時說了周大人也不會信,交州一帶嚴白虎正在平亂,按照漢人的制度訓練他們,短時間他無暇率兵扣關。等到他有這個實力的時候,那交州還不是周大人的囊中之物?”

果然于吉的一番話似乎對周瑜有吹捧之意,不過周瑜之前一連串的手段的確是讓南華的道門有所收斂,這才有了于吉的善意。只是有一件事讓周瑜想了起來,歷史上司馬懿謀奪曹魏之朝之後,他的後代將佛教遍佈天下,只要和尚那就可以不用賦稅,不收法律約束,一直流傳到宋朝還有這樣的規定,只要是受了戒遁入空門便可以躲避刑罰的制裁,以至於後世佛教一直昌盛,道門則淪為坑蒙拐騙騙子。或許這也是一場鉅變——

“二位道長——之前的一切誤會就用這一杯酒消散,周某以前得到過一本密辛,上面所述的是一些陳年舊事,不過也然我想起二位的做法似乎很切合這本書所述。周某冒昧打聽一句南華道長今年似乎已經過百?”周瑜想將自己的猜測說與南華、于吉,只是他想要知道南華的年齡。

“哦?老道今年有九十九歲——于吉師弟有八十九歲,不知道周大人所指什麼密辛?”周瑜說話越來越有些玄乎,南華、于吉二人心中反而一點底也沒有。

周瑜以前十分的喜歡看封神榜,上面將幾位聖人的博弈最後化作佛道之爭,其中的密辛糾葛十分的複雜,他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聖人之下皆螻蟻的話,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生命,總不能為了自己活命那就要很多人都喪命,這是一種很自私很無情的表現。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後世的時候就明白為什麼會有封神之戰,之後的各朝各代的更替,都是一種因果迴圈。一個時代和平的越久,人們之間的人情就越加的淡泊,在他們的眼睛裡面就只有利益而沒有親情。

只有利益的人還能是人嗎?若是沒有七情六慾,沒有人情味只是漠不關心,這樣的世界能不亂嗎?患難之處見真情,或許戰爭除了利益和殺戮,還有一點那就是讓人們在驚慌的時候還能記得起那丟失的人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