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發達了才兼濟天下。
金鋒前世做了二十多年窮學生,好不容易畢業,還沒發達就掛了。
來到大康之後,一直在為生存努力,也沒有精力去認真思考天下、百姓之類的問題。
這種問題太宏觀,太高階了。
不是他這種底層小人物應該思考的。
後來金川商會發展起來,他勉強算得上發達了,又遇到了九公主。
好不容易重生一次,金鋒最大的願望還是活的輕鬆愜意一些,不想被無窮無盡的政務捆住。
發現九公主和其他權貴不一樣,真的在為這個國家考慮,金鋒又把希望放到了九公主身上。
希望她能改變大康。
可是現在金鋒發現,九公主心裡看重的是大康,是皇家的統治,而不是百姓。
很多人認為這和慈不掌兵是一個道理,治理國家要站在一個足夠高的高度,要統籌全域性,調整各方平衡,保持穩定。
金鋒沒有從事過政治,不懂這些,但是他一直堅信真理永遠是樸素的。
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才會繁榮穩定,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君權神授說白了就是利用迷信嚇唬百姓,告訴百姓君王的權利是上天授予的,是上天派來統治你們的,你們反抗君王,就是反抗上天,會遭報應的。
古人愚昧,很容易被嚇住。
但是這種謊言不可能永遠有用。
百姓都要餓死了,哪裡還會管遭不遭報應?
戰場上隨處可見各種血腥場面,是戾氣非常重的地方。
金鋒可能受這些戾氣的影響,也有可能是受巫哲生前最後一番話的影響,最近想法有些改變。
好像看開了,也好像有點破罐破摔。
前世就罷了,重活一回,如果還不能活得瀟灑肆意,想做點造福蒼生的好事還要畏首畏尾,說點真話還要權衡再三,那重活個錘子喲。
所以金鋒沒有去管九公主,也沒有去管還在捱揍的薛衡廬。
帶著周遊達走了。
九公主能不能想明白,他也懶得管了。
能想明白就繼續合作,想不明白,他也沒辦法。
至於薛衡廬會不會被打死,金鋒更懶得在意。
這事他佔著理呢,皇帝要是真的不分青紅皂白,要給他治罪,那金鋒也不想再慣著他了。
這次戰爭中鏢師隊的表現,給了金鋒底氣。
如果再配上戰馬,鏢師的戰鬥力還能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