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杉眾這次西進,因為沒有上杉謙信壓陣,表現得相當懶散。
原本大家一起躺平也就罷了,但真田眾,上野眾先後出動爭功,上杉眾的壓力可就大了。
上杉謙信只是產後靜養,又不是嗝屁死透。上杉眾在前方無所作為,那就是打上杉謙信的臉,等回去之後能有好果子吃?
果然,山中幸盛根據關東聯軍一盤散沙的特點,建立kpi,各自為戰,上杉眾馬上就變得兇狠起來。
柿崎景家那幫人,義銀是很熟悉的。論驍勇善戰,尾張武家的確不如越後武家,柴田勝家這會要吃苦頭了。
關東聯軍這一動,織田信長就坐不住了,已經有了反應。
義銀問道。
“織田信長現在到哪裡了?”
蒲生氏鄉鞠躬回答。
“織田殿下的本陣進駐北國街道的木之本,隨行的織田軍佔據了左彌山,堂木山,神明山,田上山,巖崎山,大巖山,賤嶽等關隘。”
義銀笑了笑,看來自己在織田信長心中的形象還是很偉岸的,他就沒見過囂張的織田信長這麼謹慎,這麼慫過。
織田信長堵住了北近江北部山地進入平原區的道路,卻沒有繼續北上的打算,看來放棄之前圍點打援的戰略,指望義銀自己打過去。
原本織田信長準備以七八萬人馬圍攻義銀的兩萬多人,兵力接近四比一的野戰,織田家優勢很大。
但現在被各個方向的斯波陣營軍勢一拉扯,東美濃,西美濃,南近江,北伊勢,南伊勢紛紛鬧出亂子。
織田信長不得不分兵,手上只剩下四萬人馬,而義銀接受了真田信繁的一萬人馬,兵力達到三萬。
雙方的戰兵數量已經接近一比一,織田信長已經不願意主動發起進攻,最好是以逸待勞,讓義銀自己帶兵撞上去。
而義銀也的確有這個心思,想要主動出擊。
聯軍,聯軍,說到底還是不如織田信長一人乾剛獨斷來得舒服。
義銀的錢糧軍費沒少花,但聯軍計程車氣軍心還是不高。為武家天下而戰的大義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真正敢於搏命的就沒幾個人。
現在的情況是,北陸道商路已經斷絕,高田陽乃那邊拼命在印糧票支撐軍需。
看似斯波家與織田家的經濟實力相當,但義銀心裡明白,自己和織田信長沒法比,打不了持久戰。
織田信長那是實打實握著濃尾平原,近江平原,伊勢平原的大片土地,土地裡產出的糧食就是織田家打下去的底氣。
而義銀這邊呢?以斯波領二三十萬石的土地產出,只能算是織田家的一個零頭。
斯波家能夠支撐起十萬大軍的後勤補給線,是利用北陸道商路建立起來的商業信用,讓高田陽乃有勇氣玩一手乾坤大挪移的把戲。
商業信用到底不如土地價值那麼厚實,斯波家濫發糧票的時間越長,經濟上的後遺症就會越嚴重。
如果這場戰事拖過了今年,一直打到明年去,斯波家的經濟體系很可能會崩潰。
一旦雙方繼續對峙下去,不說北陸道冬季大大雪封路的問題怎麼解決,只說北陸道商路斷絕兩年,就是個大麻煩。
各方勢力對重新開通北陸道商路的預期會變得越來越悲觀,而高田陽乃濫發糧票卻無力兌現,很可能引發糧票惡性貶值。
紙幣的信用建立起來很難,摧毀卻只需要一瞬間。一旦人們對斯波糧票失去了信心,這張沒有價值的紙用來擦屁股都嫌硬。
更何況,斯波糧票還掛鉤了斯波忠基金,牽扯到斯波家內部穩定的斯波編制,斯波福利,更是影響深遠。
義銀不敢想象,如果斯波糧票崩盤,自己會不會被立即炸上天?
所以,此戰必須速戰速決。
打贏了壓著織田信長談判,儘早恢復北陸道商路的經濟生態,踏實斯波糧票的信用價值。
打輸了也談吧,大不了自己去給織田信長跪舔,總好過斯波糧票崩盤,炸了自家的基本盤。
古代雖然有了交子,寶鈔這樣的紙幣,但古代人重實物輕貨幣,對信用貨幣崩潰的後果缺乏系統性的認識,金融的影響力沒那麼大。
織田信長並不知道義銀的背後已經點上了火,燒得越久越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