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了這麼大一個圈,義銀總算知道林信勝想要表達的意思。
他忍不住又看了眼恭謹的林信勝,這女子年紀不過二十,卻是心思縝密,老辣得很。
她這一撓,恰恰撓到明智光秀的癢處,難怪明智光秀會視她為人才,一定要拉義銀過來,慎重舉薦她。
也不知道這是她自己的才智,還是身後儒學圈子的高人在指點。
足利家乃是河內源氏嫡流,源氏本身就是天照大神的血脈,天皇臣降的子孫。
要是義銀能夠拿回嫡流血脈源頭,以此撥亂反正,他當天皇是理所應當,也續上了天皇萬世一系的道統。
最奇妙的是,歷史上是存在男天皇的,義銀以男兒身成為天皇,也不會引來非議。
一邊是天照大神的血脈,上古神裔道統。一邊是毘沙門天降世,撥亂反正的現世神。
有儒學成熟的天理哲學體系為義銀提供政治正義,比起佛教的迷信鼓吹,又多了一層天道保護傘。
這雙重加持下來,義銀的神道根基就穩如泰山了。
如果能再讓織田信長出面對付足利義昭,義銀手上清白,半點不沾足利一門眾的血汙。
保住了世俗意義上的仁義人設,這個神靈就稱得上是光偉正。
只可惜,明智光秀與林信勝,她們兩個算錯了義銀的心思。
義銀前世是天朝人,此生是精神天朝人,他沒有想過為武家秩序殫精竭慮,完善島國的政治體系。
島國精英在尋求島國的光明之路,而義銀卻只想當天朝的狗。
用佛教神靈降世,撥亂反正,用天人合一,天理迴圈的儒家思想,把義銀推向天皇位置,繼承斷絕的島國道統,的確是個好辦法。
從此,島國公武合體,在代表世俗和宗教的最高領袖,新神裔的帶領下,政治必然會比之前更加穩定,但這對大陸並不是什麼好事。
內部趨於穩定,就意味著數十萬姬武士沒有了就業崗位。大多數姬武士幹不了文官的活,她們所謂的奉公,就是幫主君出去砍人。
島國內部實現和平,百萬軍隊下崗,這得是多大的社會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輸出矛盾。
當年足利義昭剛才繼位將軍,足利斯波織田三足鼎立。
織田信長想要拉攏義銀,就說出了自己的野心,指著一張南蠻人給的全球地圖,誓要統一島國,團結武家登上大陸,對外擴張。
就是織田信長的這個想法,造成了斯波織田兩家的第一次決裂。
織田信長到現在還不明白,她說錯了什麼。但義銀卻知道,自己這輩子都會壓著織田信長,不給她實現這份野心的機會。
義銀骨子裡認定自己是天朝人,他追求的是自己一家一姓在這個島國的榮華富貴。
而不是帶著島國人民離開這個貧瘠多災的火山島,走向大陸,追求幸福。
武家社會可以封建迷信,可以鎖國內耗,但是,絕對不可以對外擴張。
說到底,義銀始終不認為自己是島國人。他的三觀是前世的三觀,自認為是天朝人,所以才會站在天朝的角度考慮問題。
聽完林信勝的話,看著她期待的眼神,義銀卻是搖了搖頭。
“我不能對不起足利義輝,她對我的恩義,不可辜負。”
義銀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只能假借足利義輝的名義,正氣凜然拒絕了林信勝的建議。
他是足利義輝名義上的丈夫,因此得到了政治上的超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