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家對房總半島虎視眈眈,早就想消滅裡見家這個地頭蛇,拿下這塊地盤。
而上杉家佔據了下野國的門戶佐野領,已經開啟了進入下野常陸兩國的通道。
關八州東部有沃土千里,不服王化的惡劣逆黨,她們正好殺人奪地,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因為關東無戰事的御令阻攔,強大的上杉家與北條家沒辦法以強凌弱,肆意擴張。
但要是武田信玄能夠把攻打東方之眾的行為,和維護武家天下的大義結合起來,指責東方之眾在斯波織田之戰期間的不義行為。
那麼剝奪她們的領地就有了合情合理的藉口,上杉謙信與北條氏政一定會很樂意接受。
比起武田家這塊啃不下來的硬骨頭,一旦常任理事會透過了攻伐東方之眾的決議,關東侍所的武家們會變得非常積極。
近乎三分之一個關八州的地盤等著大家去征服,又有上杉北條武田三家大佬帶頭衝鋒,有關東侍所這個相對公平的平臺分潤好處。
誰不去,誰是傻子!
而武田信玄也可以藉此機會與大家站在一起,征討東方之眾,不著痕跡得融入關東侍所的大家庭。
想到這裡,義銀不禁苦笑。
武田信玄不愧為孫子的崇拜者,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真是走一步算三步的可怕傢伙呀。
她的想法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仔細想來,還真是把各方的心思拿捏到準確,大機率能成功。
站在義銀自己的角度,隨著關東侍所的地位穩固,征服關八州東部諸國的行動也的確該提上日程。
關東無戰事的御令,和平發展的斯波新思想,只是他征服武家人心的工具。
一旦抓住了東方之眾的不義把柄,義銀不介意吞掉她們的地盤,擴大關東侍所的勢力範圍。
反正提議動手的人是武田信玄,表決透過的是大評議,走完程式的是常務理事會。
一切都是關東侍所的自行運轉,照規矩辦事,他斯波義銀清清白白,東方之眾那些人就算死光也怨不得義銀。
可義銀一想起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北條氏政三個曾經相互打破頭的死對頭,未來可能要站在同一個戰壕裡一起對付外敵,就想笑。
在不知不覺中,義銀似乎已經摺服了關東三強藩,讓她們主動充當起關東侍所對外擴張的急先鋒。
義銀有種感覺,照這樣下去,也許系統那個含糊其辭的任務,還真有可能被完成。
在他放手權力之後,關東侍所的那些武家已然把自己當做了關東侍所的主人,她們的主觀能動性比義銀想象的更加強烈。
一旦武田信玄加入關東侍所,開始實施東方之眾討伐計劃,關東侍所這臺可怕的戰爭機器就會運轉起來,一步步征服整個關東大地。
幫上杉謙信還關東一個清明世界的系統任務,也許會因此實現,而不是維持現在這種不失敗又不成功的尷尬狀態。
只是到那時候,義銀又該如何控制因為關東侍所壯大,而跟著變得越來越強大的關東三藩?難道又要靠子嗣?
武田信玄已經拔得頭籌,上杉謙信也是不甘人後,她們的孩子是義銀的長女與次女。
然後呢?北條氏政該如何抉擇?要怎麼做才能維護自家在關東侍所的權力不弱於武田上杉兩家?
義銀對北條氏政的印象不錯,只是這可憐孩子威望不足,當年佐野領的戰敗汙點太大,洗不乾淨。
北條家臣團把她壓得死死的,許多事她只能委曲求全。就怕哪天北條家臣團為關東侍所的利益,逼著她來求種,她也只能乖乖聽話。
義銀哭笑不得,又有些憐憫北條氏政,無奈嘆了口氣。
近幾有近幾斯波領為核心的幕府斯波派,關東有關東侍所為平臺聯合各方的新興關東武家集團。
兩者的權力結構區別很大,但最後卻是殊途同歸,那就是靠義銀的吉爾製造子嗣,來維繫整個系統的穩定,讓義銀亦是無可奈何。
望了眼低頭順耳的高坂昌信,看著她絕色的容顏,義銀不禁搖了搖頭。
腐敗呀,銀亂呀,自己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副令人厭惡的模樣?
曾經三觀正直的現代人,在這中古時代的封建社會大染缸浸泡二十年,自己都快認不出自己了。
義銀忍不住暗罵自己一句,斯波義銀,你就是個唯利是圖的政治男表子,不折不扣的政壇蕩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