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來遴選的那些人,她們連絕對忠誠都不願意裝一裝,就請她們滾開,她們不配擁有斯波編制。
至於那些願意裝一裝的人,我給她們準備了一系列的訓練要求,至少在她們外放之前,必須給我照規矩做好!”
義銀點點頭,心不在焉得翻了翻手中文書,抬頭瞅了眼精神抖擻的蒲生氏鄉,不禁感嘆,這丫頭可真是個人才。
“所以,你就定下了這些奇怪的規矩,想要改造她們的思想?
嗯,強調紀律,團結就是力量?還有這個,每天早上對我的畫像喊三聲板載?學習關於斯波新思想的內容,反覆記憶我的理論?
還希望我允許她們有獨特的行禮方式,右手握拳放在心口,以示同心團結力量忠誠?
還要我撥款給她們,春秋服,夏服,冬服,每年各兩套?”
義銀越看越佩服,蒲生氏鄉是怎麼想出來這些玩意兒的?
以紀律團結為核心,用手勢,服裝,以及島國人最喜歡的小團體精神,排斥外界,塑造出一個只忠於斯波義銀的狂熱武家集團。
義銀隱約看著眼熟,總覺得在哪裡見過這種方式方法。
他隨口問道。
“新同心眾的人員分配,分流任用,你具體準備怎麼辦?”
義銀會這麼問,是因為同心眾的定位再次發生了變化。
最初的同心眾,是義銀從剛才投靠過來的伊賀眾與北大和眾之中挑選青壯姬武士,組成精銳部隊,用於衝鋒陷陣。
那時候的義銀一無所有,身邊可以相信的也就是陪他出京前往伊賀國,空手套白狼的小貓三兩隻。
所以,那時候的義銀一直是身先士卒,以豐厚的軍功恩賞,和自己戰無不勝的形象,迅速在同心眾中建立起威信。
這批同心眾,最後是擴編跟隨義銀前往關東開疆拓土。如今被山中幸盛與島勝猛各自帶走一部分,成為了關東斯波領的武家集團。
關東斯波領的核心不是關東武家,也不是義銀的親信重臣部眾。
而是被義銀的親信重臣防範排斥,趕到關東開拓新領的舊伊賀眾與舊北大和眾。
第二批同心眾,是在山中幸盛離任之後,由蒲生氏鄉組建。
蒲生氏鄉因為年輕太小,擔心自己壓不住同心眾,所以挑選的大多數是年紀與自己相仿的小蘿莉。
兩三年功夫,這批同心眾跟隨義銀南征北戰,年紀日長,更因為從小在義銀身邊長大,深受信任。
義銀這次就是提拔這批人上位,組建了同心秘書處,事實上是從他的側進護衛,變成了他掌控整個斯波家的中樞管理機構。
這批人是義銀最相信的部眾,都是他看著長大的小女孩,除了那個上泉信綱用生命請託,被島勝猛推薦趕上末班車的長野業盛。
現在,蒲生氏鄉負責斯波遴選,主張所有進入斯波編制的人,都必須先進入同心眾,經過愛斯波主義教育之後,再獲取編制任用。
對於蒲生氏鄉的這個方案,義銀是贊同的。但武家可沒有養閒人的習慣,一邊教育,並不妨礙一邊用她們去做事。
正如之前所說,同心眾的性質變了。從最開始山中幸盛時代的上陣精銳,變成蒲生氏鄉時代的斯波近衛,到這次的斯波中樞機構。
同心眾現在負擔著遴選,教育,監督,人事等各方面的任務,進出的人員太多太複雜,必須有一個親疏有別的層架結構。
最核心的部分,當然是同心秘書處,她們是義銀的貼身秘書群,幫他處理整個斯波家的軍國大事。
而這些新晉的同心眾,蒲生氏鄉準備怎麼教育*腦,怎麼任命使用,怎麼派遣地方,要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給每個人看得見的光明前途,讓每個人知道自己該往那個方向進步,才能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
給予後來者希望,吸取外界精英加入自己,才是讓統治集團蒸蒸向上的好制度。
蒲生氏鄉顯然是有所準備,她胸有成竹道。
“所有新晉同心眾,都會歸屬於義衛軍。取守護義理之意,此乃君上仁德之根本要義。
義衛軍的新人備隊將會給予她們三到六個月的新人教育,隨後她們將會擔當君上的護衛,使番,使節等具體職責。
然後根據她們的思想覺悟,工作成績,個人能力,予以升遷。方向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加入同心秘書處,一個是向地方編制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