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川元常面色轉冷,三淵藤英也變得神色不定。
幕府的力量不足以同時應對東西近幾兩端,織田家已經取代六角家,成為東近幾強藩,而且織田家的實力比起六角家更加強大。
細川元常不太明白,御臺所為什麼不去西近幾痛打三好家這條落水狗,反而要與支援幕府的織田家對抗,他是不是病得糊塗了?
三淵藤英的不滿更加直接,伏見城如今就在織田家的掌握中。如果幕府與織田家交惡,織田家拒絕交還伏見城,她的好處怎麼辦?
就算織田家願意歸還伏見城離開,一旦幕府與織田家交惡對抗,伏見城這一重鎮必然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織田信長能上洛打一次伏見城,就可以再打第二次。
織田家坐擁二百萬石領地,三淵藤英的北河內不過十萬石動員力,她可不願意與織田信長為敵。
三淵藤英忍不住說道。
“御臺所是不是病得太重,說了胡話?”
三淵晴員喝道。
“藤英!不許胡說八道!”
三淵藤英低頭不語,細川元常淡淡說道。
“御臺所高瞻遠矚,自然比我們看得通透。
但三好家大逆弒君,如果輕易放過,只怕天下武家再不會把幕府當回事了。”
細川藤孝鞠躬道。
“母親英明,義昭殿下也是這個意思。
織田家御奉公上洛,對幕府是有功的。有功不賞,反而要嚴加提防,這不是冷了外藩效忠之心嗎?”
兩人說話間,雖然沒有提及斯波義銀,但態度已經很偏向於足利義昭。
三淵晴員在旁一臉擔憂,喃喃道。
“御臺所。。他對我們有恩的。。”
細川元常與細川藤孝同時用眼角掃了眼三淵晴員,然後繼續著對話。
細川元常問道。
“藤孝,你這次去二條御所,義昭殿下還有其他吩咐嗎?”
細川藤孝搖搖頭,說道。
“義昭殿下尚未繼位,御劍金印還在御臺所那邊。她現在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不能做,唯有謹慎。
她只是向我透露了少許想法,但要是讓御臺所知道了,引起他不滿,也會很麻煩。”
細川元常點點頭,說道。
“不會有人亂傳話,壞了義昭殿下與御臺所的和睦。”
三淵晴員嚥了口唾沫,垂頭喪氣不再說話。她不明白,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足利義昭每句話都說到了細川三淵兩家在意的點上,細川元常雖然沒有表態,但明顯已經被足利義昭的條件吸引了。
比起三淵晴員的感情用事,細川元常要功利得多,她是一名合格的家督,眼中只有家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