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川元常說的好聽,但三淵晴員自己生的種,自己清楚。
三淵藤英哪裡是謹慎,後動?她根本就是畏縮,不動!
畠山高政是幕府地方實力派的一份子,又是名正言順的河內守護,還是因為起義佐幕遭到襲擊。
她被遊佐信教偷襲打敗,逃亡北河內。三淵藤英就算做做樣子,也該出來匡扶正義,撂幾句狠話。
可她倒好,對逃亡的畠山高政不加安撫,對下克上的遊佐信教不聞不問,就像是又聾又瞎。
這麼一個大把柄落在外人眼中,遲早要出事的。
這不,斯波義銀的信中用詞嚴厲激烈,幾乎是指著三淵藤英的鼻子,責罵她屍餐素位。
三淵晴員對女兒罵罵咧咧的片刻時間,細川元常已經一目十行看完了來信,皺著眉頭想著心事。
細川三淵兩家的關係很深。
當初三淵家絕嗣,和泉細川家次女入繼三淵家,便是三淵晴員。
細川元常沒有孩子,三淵晴員將次女細川藤孝過繼給細川元常,以後好繼承和泉細川家業。
細川元常與三淵晴員這對姐妹,細川藤孝與三淵藤英兩個女兒,可謂是各司其職,一個蘿蔔一個坑。
她們之間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誰都替代不了誰。這才能少了內部的爭權奪利,真正是一家人一條心,同舟共濟。
雖然當初,細川藤孝把細川元常趕去勝龍寺城養老了一段時間。但這是細川三淵兩家臣團的共同意願,細川元常也明白不能計較。
而這一次,三淵藤英的做法是蠢了點。
就算你不想幫畠山高政,但樣子得做足了,不能落人話柄啊。
如今倒好,舉義佐幕者被奸人所害,旁人全當笑話看,這不是打幕府的臉嗎?就算不出兵,放幾句狠話把場面兜住也好。
也難怪迴歸近幾斯波領的御臺所得知此事,氣得不顧體面,破口大罵。
三淵藤英不要臉,幕府也要體面。都像她這麼辦事,以後誰還會把幕府當回事?
細川元常壓著心裡不滿,先勸道。
“晴員,罵人解決不了問題。
藤英,你來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三淵藤英垂頭喪氣,看了眼一臉嫌棄的母親,嘆道。
“三好上洛,澱川干係三好軍的補給線安全。
從四國趕來,接替三好長逸進駐攝津國的三好康長,早就重兵佈防芥川城。四國精銳對北河內虎視眈眈,防著我破壞澱川水運。
京都事變,幕府內外各家都在觀望,我北河內不過十餘萬石動員力,哪裡是三好家的對手?
我不願意當出頭鳥,可畠山高政卻毅然起兵。她不但自己起兵,還傳檄四方,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她要起義,上洛佐幕去。
這傢伙就是故意的,她的本領不過數萬石,動員所有力量也沒多少軍勢,自然殺不過澱川,打不過三好康長。
她是想借上洛之事邀取清名,為自己積累政治本錢,可她卻把我給害慘了。
她的檄文傳到芥川城,三好康長便開始動員軍勢,向我北河內之地壓來。
在此同時,遊佐信教攻破了畠山高政的動員軍勢,畠山高政跑來北河內避難。
南有遊佐信教,北有三好康長,南北兩面不懷好意盯著我北河內之地,我怎麼敢隨意表態?
若是事有不諧,南北兩軍夾擊,我就算守住了北河內,領地也是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