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和安思順,雖說是結拜兄弟,但二人的性格有很多不同:安思順聰明、忠誠守信,安祿山狡猾、精於算計,鄭鵬收下兩人,準備把安思順培養成自己商業版圖上的代理人,而安祿山主要是接替黃三的位置,替自己在暗中做事,讓郭可棠調教安思順,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好事。
郭可棠很爽快地說:“沒問題,奴家會用心培養,但學到多少,還得看他的悟性。”
就是經商,也要講悟性,要是教精明的人,很快就能調教好,要是調教的人是榆木腦袋,郭可棠還真不敢保證。
“這是自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要是學不精,也是他的問題。”
“鄭將軍,第二個要件呢?”
“要是沒記錯,二哥說過他在蒲州以南有一座鐵礦山,這個鐵礦山我想要,不是白要,市價賣我就行。”
修鐵路,需要大量的鐵,從別的地方運來,光是運費就嚇人,大唐的科技水平低,煉出來的鐵質量一般,大多達不到鄭鵬想要的品質,最好解決辦法就是在鐵路的附近開採、冶煉,省時省錢省力,鄭鵬記得崔希逸跟自己說過,他在蒲州以南有一座產鐵礦的山,蒲州正好位於長安和洛陽的中心,在那裡自己鍊鐵正合適。
郭可棠聞言皺了皺眉頭,然後有些為難地說:“鄭將軍,奴家方面不是問題,但這麼重要事也不好自己拿主意,能不能讓奴家先徵求一下夫君的意見?”
要是郭可棠的財產,肯定二話不說就答應,但那座鐵礦山是崔希逸的,那麼大事,郭可棠也不好替他拿主意,雖說郭可棠有信心自己說一崔希逸不會說二,但在出讓前,最好還是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這不是怕丈夫,而是尊重。
鄭鵬有些理解地點點頭:“應該,要是二哥不捨得,不賣礦山也行,礦山產出的鐵礦石全賣我也行。”
封建社會以農業為主,土地是農業的載地,古語有云: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傍身;金銀滿箱,不如良田十畝。很多人不到最後時刻堅決不賣田地,鄭鵬也不想為一座小小的礦山跟崔希逸鬧翻。
“這事包在奴家身上,要是他不答應,哼哼,不讓他好過。”郭可棠信心滿滿地說。
鄭鵬哈哈一笑:“這話我信,二哥英雄一世,就是過了郭小姐美人這一關。”
說起來,鄭鵬跟崔希逸可以說同病相憐:自己為了綠姝,先是在平康坊闖出名頭,然後加入左教坊,最後為了升官,硬著頭皮跑到戰場,幸好最終能抱得美人歸;崔希逸為了得到郭可棠的歡心,收起紈絝子弟的作派,投身官場,加入不良人,還把腦袋系在腰帶上衝上戰場,最後也如願以償娶到讓他一見傾心的郭可棠。
都不容易。
郭可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很快扯回了正題:“鐵礦的事,奴家馬上派人快馬加鞭去詢問夫君的意見,鄭將軍,你的滷肉,什麼時候可以出,也給一個時間讓奴家準備一下。”
鄭鵬算了一下時間,很快說道:“最遲半年,肯定能出。”
“半年?時間不短也不長,看來奴家可以提前作些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