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參見皇上,不知聖駕光臨,有失遠迎,請皇上恕罪。”鄭鵬給李隆基行禮。
李隆基擺擺手:“免了,平身吧。”
“不知皇上這次大駕光臨,有什麼吩咐?”
“朕就是想看看你都在忙什麼”說到這裡,李隆基一邊走,一邊四處打量,看到工場上熱火朝天的場景,滿意地點點頭:“還不錯,像模像樣的,不像是胡鬧,朕還以為你要打退堂鼓了呢。”
聽說鄭鵬要以一己之力修一條新路時,而這條新路還要逢山開路、逢水架橋,成本已比原來的要高,除此之外,還要用價格不菲的鐵來鋪路,李隆基第一想法是鄭鵬只是一時衝動,等幾天靜下心就會不了了之,沒想到,鄭鵬不僅堅持下來,還做得有聲有色,就是李隆基都有些佩服。
說幹就幹的人,不多。
鄭鵬最擅長就是打蛇隨棍上,聞言馬上苦笑地說:“皇上謬讚了,微臣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了。”
“哦”李隆基有些驚訝地偏了偏頭,不過他很快回過神,很快若無其事地向前走:“鄭聊家,前面帶路,看看現在在忙什麼。”
鄭鵬略帶失望地應了一聲,連忙跟上,向李隆基講解工程的進展,特別是遇到的困難。
真是精明,鄭鵬想趁機提出自己的困難,只要李隆基稍稍露出一點點口風,就打蛇隨棍上,伸手要好處,沒想到李隆基明顯看出自己的意圖,死活不接招,一時間也不開口,只好先給他介紹。
看到繁華的工地、努力幹活的壯力、還有各工種之間的默契配合,李隆基內心有些觸動,當他看到那些壯力好像比賽一樣,一個個甩開膀子賣力乾的樣子更是驚訝,忍不住小聲對陪在一旁的高力士說:“力士,你看看這修路的工地,有什麼特別?”
高力士壓低聲音說:“大家,這工地給人一種很有活力、很有幹勁的樣子,很難得,要知像這些工地,特別是用到大量奴隸和戰俘的工地,大多是懶洋洋、死氣沉沉的樣子,而這裡截然相反,那些人,好像比干自家活一樣用心。”
“的確是這樣”李隆基點點頭:“這個鄭鵬,辦事還真有一套,僅僅三個月,就修了近八十里的路,還是高標準,了不得,比朕預計的還要快。”
高力士領會李隆基的想法,扭頭問跟在後面的鄭鵬:“鄭將軍,咱家有個問題,不知方不方便問。”
“方便,方便,高公公有什麼問題,儘管問。”
“專案的程序不錯,特別是那些壯力的精神風貌很好,不知鄭將軍用什麼方法?”高力士徑直問道。
“也沒什麼創新,就是分攤責任制,把人分夥分隊,以夥為單位,讓他們在規定時限內完成規定的工作量即可,提前完成就可以休息,不休息選擇工作的,有獎勵,超額做得越多,獎勵也就越多,相反,不能在限量內完成的,就要接受懲罰。”
高力士有些不解地說:“鄭將軍,咱家知道,工地上只有一部分工匠是聘請過來的,剩下的不是從吐蕃押解裡來的吐蕃戰俘,就是你府上的家奴,不用對他們客氣,不肯幹活,抽他們就行,給他們一碗乾飯吃,已是天大的恩賜,還給他們賞賜?沒必要吧。”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奴隸,初期多戰俘,現在戰爭相對少,罪官也不多,可唐律規定奴隸所生的兒子,自動歸為奴籍,這就是家生奴的由來,對主人家來說,家生奴比養牲口還划算,以至市集設的奴市,年初到年末都那麼興旺。
鄭鵬解釋道:“高公公,一個人主動賣力工作和被動假裝努力工作,效率相差得太遠遠了,先不說善心不善心的問題,講求效益,怎麼說呢,用同樣的錢可以做更多事,何樂而不為呢?”
“鄭將軍的意思,分攤責任制的效果好,咱家可以這樣理解嗎?”
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力氣,鄭鵬高興地說:“高公公真是才思敏捷,沒錯,這個方法的效果很好,在分攤責任時,就事先做過估算,把他的勞力充分利用之餘,但又給他們留有希望,讓他們賣力地幹,舉個例,平整一塊地,正常要十天完成,當他只用了八天就完成,可以省下二天的口糧和工錢,把這份口糧和工錢的一半賞給他,這就是刀切豆腐兩面光,都有好處,當然,不可能平分,能分他三成或二成就不錯了。”
“不錯,一個人像懶驢一樣磨工和像幹自家活一樣賣力苦幹,差太遠了,這樣做挺好,氣氛一片和氣。”高力士一臉贊同地說。
李隆基也點點頭說:“還是鄭愛卿有主意,都算計到盡了。”
這是讚揚還是諷刺?鄭鵬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只是訕笑地說:“皇上謬讚。”
說著說著,一行人走到虎嘯嶺,李隆基看著山腳下標記著準備挖掘的隧道口,有些驚訝地說:“鄭愛卿,看樣子,這是要挖一條隧道?”
“皇上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了,的確從這座虎嘯嶺挖掘一道隧道,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李隆基輕皺著眉頭說:“這麼大的一座山,開鑿隧道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耗資想必也巨大,為什麼不選擇繞過去,是不是徵地方面出問題,或是像黑山坳一樣,把這座山炸平呢?”
鄭鵬解釋道:“皇上,虎嘯嶺跟黑山坳不同,比黑山坳大多了,要是選擇炸山,不知要耗費多少火藥,不划算,再說現在也是一個敏感的時候,在還沒有證明自己的清白前,收斂一點;至於繞路,這一繞得多繞二三十里,太遠了,不切合微臣的初衷。”
“知道避嫌就好,朕還以為你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呢,不肯繞路就是不肯將就,那就得多拿錢,鄭愛卿,你的那點家底,說不定要折在這條路上。”李隆基突然感嘆道。
七百多里的路,還是高標準,就是朝廷來做,戶部和工部也得扯皮幾年,又籌備幾年才能成行,鄭鵬硬是憑一己之力來修,就是李隆基也對鄭鵬另眼相看。
“已經摺在上面了,不瞞皇上,修路到現在,拿出的錢快一千萬貫,連拙荊的嫁妝也動用了,一會管家就回家變賣物品籌錢。”鄭鵬可憐巴巴地說。
李隆基沒好氣地說:“??朕一到就大獻殷勤,就知另有用心,現在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吧。”
鄭鵬幾次把話題往錢上面引,李隆基哪能沒看出來,只是故意不接話題而己,看到鄭鵬在自己財力不足的情況下,還堅持不將就,要在虎嘯嶺下開挖隧道,心裡暗暗動容,稍稍鬆口,而鄭鵬隨即打蛇隨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