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李隆基應了一聲,扭頭對裴光庭說:“裴愛卿,讓樂隊開始吧。”
李隆基最喜歡就是大型樂隊表演,為此不惜把教坊的規模再三擴大,像這種盛大的場合,自然要把自己最得意的樂隊拿出來,可以在臣民前顯擺出來。
正當裴光庭準備吩咐人云準備時,鄭鵬突然問道:“皇上,不知演奏哪首曲?”
“本想演奏無衣,但覺得還是你那首新軍歌更感人,演奏新軍歌。”李隆基和顏悅色地說。
《無衣》是一首比較悲壯、雄偉的軍歌,而鄭鵬所作的新軍歌顯得雄壯、朝氣,最重要的是,這首歌是鄭鵬為李隆基所作,而李隆基還親自參與譜曲,算是自己的作品,在選擇曲調時,毫不猶豫就選擇了這一首新軍歌。
上次兵發撥汗那,最後攻入大食,連克百城,當日班師回朝時,也是在明德門外大肆應祝,想一下,這一幕何其相似。
鄭鵬馬上說:“皇上,徵西軍的將士也想一起唱,可以嗎?”
“可以,當然可以”李隆基高興地說:“這是大唐軍歌,是大唐每一個臣民的歌,越多人唱就越好。”
隨著一聲“起樂”,現場再次唱起那首讓大唐子民無比驕傲、自豪的新軍歌,跟幾年前不同,一開始已是萬人大合唱,不僅僅是徵西軍,教坊的樂伎、皇帝李隆基、裴光庭、李林甫、文武百官、羽林軍、城衛軍、衙差、百姓等人,一個個很有默契地扯開喉嚨大聲唱了起來: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大唐要讓四方....
來賀!”
這首歌的調先是平緩、稍稍有點含蓄,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然後是不斷地蓄力,不停地醞釀情緒,當唱到“馬蹄南去人北望”時情緒開始爆發,唱到最後一句“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時,把前面蓄的力和醞釀的情緒一次性釋放,唱出一種淋漓盡致的的感覺。
不少將士唱到眼圈通紅,很多百姓唱到喉嚨嘶啞,就是李隆基也因用力過度,唱得臉色都有些發紅,此時他眼神堅定、臉色決毅,整個人散發著一種霸氣外露的王者之氣,這一刻,李隆基感到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昇華。
人群中有不少外國的使者、商旅神色複雜地看著眼前這一幕,每個人內心都被深深震撼了:大唐的繁華和強盛,已足夠讓他們震撼和觸動,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唐君民一心、百折不撓的精神,這種發自內心的、無與倫比的自豪感、凝聚力,是這片土地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盾,也許他們某天會被侵略、會被欺凌,但他們永遠不會被征服。
唱完歌,李隆基又大聲勉在場的徵西軍將士幾句,然後率著文武百官先離開,然後徵西軍在的羽林軍的開路下,在長安城內巡遊,除了展示大唐軍隊的強大,也是李隆基對徵西軍的特褒獎。
要知道,只有在科舉中奪得優異成績的人才有資格巡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