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想救回那二千多人大唐同胞,坌達廷想利用大唐人作誘餌,納木湖附近把鄭鵬解決,雙方在納木湖、奇林錯不斷纏鬥、相互攻擊,一方訓練有素、有新式武器支援,一方佔了地利人和,一時間納木湖地區狼煙四起。
徵西軍戰術靈活,手裡有望遠鏡和火器,還有金將軍協助作戰,多是用偷襲、遊擊等手段,每次都是突然出現,佔了便宜就走,吐蕃將士不追又不甘心,追又怕有埋伏,仗越打越憋屈。
然而,坌達廷和悉諾邏恭祿像吃了鐵鉈死了心,不計代價地去追殺唐軍,為了鼓動其它勢力,不僅對盟友許下大量承諾,還經常讓自己部下充當前鋒,努力維繫著聯盟的運作。
慢慢地,鄭鵬和郭子儀開始感覺到壓力。
最瞭解自己的人,不一定是自己人,也有可能是敵人,交戰多了,吐蕃士兵由剛開始的恐懼中慢慢走出來,坌達廷很善於總結和發現,吃過多次虧後,慢慢摸索到一套對付鄭鵬的“閃電戰”的打法,冷靜下來的吐蕃將士,也開始利用地利的優勢,開始反算計起唐軍,像設伏、安置陷阱等,唐軍的傷亡開始增大。
這時孤軍深入的壞處慢慢開始本現,沒有援軍、沒有補給,就傷病者也不能很好安置。
令鄭鵬措手不及的是,坌達廷和悉諾邏恭祿好像要盯死自己一樣,庫羅帶領葛邏祿部在孫波一帶肆意作亂,本想著圍魏救趙,減輕鄭鵬方的壓力,沒想到坌達廷和悉諾邏恭祿就是不肯分兵,反而加大圍剿徵西軍的力度。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宋衝率領的左軍在一次紮營中,由於跑了一個白天,一名哨兵在輪值時睡著也不知道,讓次仁率領一隊精兵襲營,左軍損失慘重,鄭鵬、郭子儀等人知道訊息後馬上趕上來增援,而坌達廷、悉諾邏恭祿、胡如、烏澤等部也趕來支援,兩方一個團混戰,由於是晚上,怕不小心炸傷自己人,看到損失越來越大,鄭鵬決定撤出戰鬥。
坌達廷沒有半分遲疑,帶人尾隨追擊,他心裡早就作好打算:無論是殺死還是抓獲,只要一拿下鄭鵬這個罪魁禍首,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路多番惡鬥,天亮的時候,鄭鵬發現自己被坌達廷團團圍住,幾番突圍都被蕃兵不計代價硬是堵了回去,看到徵西軍的傷亡越來越多,跟郭子儀一商議,最後率部爬上了一座名為烏古拉的山峰上。
看到鄭鵬帶著徵西軍大部上了烏古拉山,坌達廷鬆了一口氣,也不急著進攻,而是派人把山下團團圍住。
這一幕,跟班公錯一役何其相似,只是那時身邊只有幾十人,而包圍的主將不再是次仁,而是他的老子坌達廷。
都不用吩咐,上山後,郭子儀和崔希逸,安排人去輪值、照顧傷兵、清點人數等等,累了一天的鄭鵬,靠在一塊大石頭旁邊休息。
累了一整整一晚,全身好像散了架一樣。
宋衝有些自責地在鄭鵬面前膝跪下,咬著說:“都是末將疏忽,連累了兄弟們,請將軍責罰。”
要不是左軍被襲,引發大亂,徵西軍也不會被人包圍在這裡。
“既然是兄弟,像連累這種話就不用再說了。”
頓了一下,鄭鵬苦笑地說:“此事也不怪你,是我太低估這些蕃兵蕃將了。”
以為有火器就天下無敵,沒想到坌達廷他們適應得比鄭鵬想像中快多了,他們不僅從害怕的陰影中走出,還總結了一套對付火器的辦法,像以前一亮火器就聞風而逃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就算火器再厲害,鄭鵬手裡就那點人馬,火器隨時可以爆,但人會累,馬會疲,也沒有補給,讓坌達廷挽回了不少劣勢。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以前吐蕃將士一驚慌就擠成一團,手榴彈和火彈一響就是倒一片,現在不同,坌達廷讓吐蕃將士進攻時拉開隊形,就是炸中也是倒三五個人,以至火器的殺傷下直線下降,有時為了節約火器,還忍住了不用。
熱武器對冷武器,本應是妥妥的輾壓,沒想到還讓坌達廷找到反擊的方法,有點像後世,小米加步槍硬是戰勝了飛機和大炮。
蘭朵點點頭說:“坌達廷能擔任吐蕃大將軍,肯定有過人之處,鄭鵬,現在我們被吐蕃人圍住了,怎麼辦,衝出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