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啟祚,萬物惟新,伏惟公子尊體萬福。”
鄭鵬剛想回大堂,背後突然傳來李白的聲音,轉頭一看,只見李白笑容可掬地向自己行禮。
回過禮後,鄭鵬有些頭痛地說:“小白,都是自己人,不用行這麼多禮,行個簡禮就行。”
新年期間,不是行一次禮就行,而是行的禮越多表示越尊重,鄭鵬還真怕沒完沒了的“尊體萬福”,先給這位會來事的傢伙提個醒。
“行,就聽公子的,萬歲。”李白言聽計從。
“萬歲。”
唐朝是一個包容的國度,禮多而不苛刻,萬歲並不是皇帝的專用詞,過年時跟周圍人互道一聲“萬歲”,相當於後世人們過年時說一句“新年好”,相對於要右膝跪地的禮儀,叫一聲萬歲無疑更簡單。
鄭鵬看著打份得煥然一新的李白,高興地說:“小白,來得挺早,吃早飯了嗎?”
“途中對付了張胡餅,不餓,再說今天還差吃的嗎”說到這裡,李白有些可惜地說:“子珪跟某一同前來的,中途被他大哥帶走,要不更熱鬧。”
“你來就好,正好幫我招待客人。”
李白早早趕到這裡,就是想借機會認識一些達官貴人,聞言連連答應。
回到大堂,兩人剛剛坐下,還沒來得及喝茶,黃三就上前稟報,崔希逸前來拜坊。
郭可棠回貴鄉,崔希逸身份特殊,不能陪她回去,來得這麼早,不用說,應該跟郭子儀一樣,下值後就直奔“免費飯堂”。
好兄弟來了,鄭鵬馬上帶著李白迎了出去。
崔希逸的到來,好像是吹響到鄭家傳座的號角,張九齡、新任平康坊青樓會首周至豪、調升到長安任職的昔日軍中同僚曹奉、平日交好的官員、鄰居好像走如輪轉般,紛紛前來傳座,郭鴻沒有前來,但他派了一個侄子前來,鄭鵬和李白在大堂接待,林薰兒親自坐鎮後廚,保證隨時提供酒菜。
最令鄭鵬驚訝的是,昔日魏州刺史方開望,因為政績斐然,調到刑部任職侍郎,也到鄭鵬家中傳座,鄭鵬熱情地招待了他。
從開坊門一直忙到響午,鄭鵬都不記自己行了多少禮、喝了多少酒,只記得自己茅房也上了五六回,連午睡都抽不出時間。
有句話說得對,有興趣沒疲累,鄭鵬累得不輕,而李白同學卻是精神抖擻,越接待越有精神,看他神采飛揚的樣子,鄭鵬都有些羨慕。
對一心結識達官貴人的李白來說,這可是難得的機會。
“累死了,這些人,怎麼那麼清閒啊。”好不容易空閒下來,鄭鵬癱坐在椅子裡,都不想動了。
李白給鄭鵬倒了一杯熱茶,有些羨慕地說:“公子,這種日子要是不累,說明人緣不行,沒想到公子的人緣這麼好。”
“都是花花轎子人人抬罷了,也沒什麼,現在不就空閒了嗎。”鄭鵬有些輕描淡寫地說。
“鄭將軍空閒嗎,看來咱家是來對了。”門外突然傳來一個尖銳爽朗的聲音。
這聲音是,高力士?
鄭鵬向外一看,沒錯,只見高力士身穿宦袍,昂首闊步朝這裡走過來。
高力士雖說是宦官,不過他身高近一米九,面容俊朗、身材高大,身上沒有宦官那種懨懨之氣,反而有一種普通人都沒有的剛陽之氣,臉上寫滿自信的笑容,走起路虎虎生風,要是不知他宦官,真把他當成豪氣沖天的豪俠。
這也是宮中人喜歡稱他為高將軍的原因。
鄭鵬跟高力士關係不錯,對高力士的上門沒什麼,而一旁的李白,看到上門拜坊的高力士,雙眼瞪得老大,震驚得一時說不出話來。
高力士啊,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權傾朝野,很多奏摺的批改出自他之手,就是皇子、公主看到,也得恭恭敬敬地叫一聲“阿翁”,普通的官員費盡心思也難見他一面,沒想到他會主動到這裡傳座。
天啊,這是多大的臉面,李白都有些崇拜鄭鵬了。
這可是貴人中的貴人,只要高力士隨便發一句話,榮華富貴唾手可得,此時李白看著高力士的眼神都有些炙熱。
鄭鵬準確地捕捉到李白目光,心裡有些好笑:就是詩仙也是地上的仙,再說李白現在聲名還沒顯,好熟悉的眼神啊,想必跟當初自己把崔希逸看成一錠人形元寶的眼神很相似。
李白雖說跟高力士說不上話,但來長安後,幾次遠遠見過高力士,對這位身材高大的太監印象深刻,一看到高力士,馬上就認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