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百姓、遊人議論紛紛,坐在城牆上喝酒賞燈的使團再也坐不住了,一邊跟大唐的官員表示祝賀,一邊離席扶著城牆觀看。
就在眾人交頭稱讚時,宮廷燈會充分詮釋什麼叫做“好戲在後頭”意義,燈輪架好後,從皇宮又走出大批樂伎、舞伎和樂官,人數在三千人以上,隨著樂聲響起,舞伎和手執燈籠的宮女開始踏歌起舞,此時,燈輪也慢慢旋轉起來。
高逾二十多丈的燈輪,飾以萬計的花燈,樂師、樂官足有三千人,盛妝打扮的宮女和舞伎加起來,也有三千多人,一時間燈如輪轉,歌舞飛揚,把上元節的氣氛推向高潮。
“你們看,有人站在燈輪上。”眼尖的蘭朵突然叫道。
鄭鵬順著蘭朵指的方向看去,只見有人爬上緩緩轉動的燈輪,應是在燈輪上有固定的小站臺,隱隱看到那漢子身上還繫著一根繩子,應是作安全之用。
上升時,那些漢子緊緊抱著燈輪,直至快要升到頂部時,只見他慢慢地站起來,然後在二十多丈高的燈輪上小跑起來。
在那麼高的地方跑動,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高超的平衡力,鄭鵬看到跑著的那個中年漢子,步伐穩定、神情輕鬆,應是受過嚴格的訓練。
不僅僅是看花燈,還能看雜耍呢,下面的人紛紛大聲喝采,就是站在城樓上的外國使團,也紛紛昂起頭,一臉吃驚地看著在燈輪上跑動的人。
就當人們以為這就是結束的時候,只見那個漢子從身上扯下一雙厚厚的手套戴在手上,然後從燈輪隱蔽處捧出一個黝黑的箱子,開啟時,隱隱看到箱子發出火紅火紅的光。
只見到那漢子從腰間拿出一個似勺子的東西,伸進桶內,很快就勺子用力向天空一撒。
瞬時間,天空中出現一片極之絢爛的火花,好像把長安上空都點燃一般。
天啊,這是打鐵花,在高逾二十丈的燈輪頂上打鐵花。
打鐵花,是流傳於豫晉地區民間傳統的煙火,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就是把鐵加熱熔成鐵水,然後用力灑在半空或用擊打出去,會形成一片非常漂亮、非常絢爛的火花,有時為了觀賞效果,還熔化鐵時還會加入一些銀或銅。
這是一項古老而危險的活動,因為鐵水的溫度很高,一不小心就會被燒香、燙傷,打鐵花時需要眼明手快,還要很高的技巧。
打鐵花最好的時間是冬天,氣溫低,鐵水被潑(擊打)出去時,會快速降溫,落下時不會傷著人。
“哄”的一聲,剛才被燈輪和歌舞點燃激動的圍觀百姓,心中的那股熱情瞬間被全部擊發,不少人忍不住大聲喝彩起來,一些情緒激動的少男少女,忍不住跟著跳起舞來。
燈輪上面火花燦爛,燈輪下面載歌載舞,歌舞聲、樂器聲、踏歌聲、歡呼聲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無論是尊貴還是平凡,此刻在他們的臉上,都現出了發自內心的微知。
笑中帶著歡樂,笑中帶著驕傲,笑中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那漢子打鐵花的速度很快,只見他不停地潑灑,在燈輪上面製造了一片又一片的火花,就像後世那些造價高昂的煙花一樣。
不對,比煙花更加絢爛,更加多姿。
“漂亮,真是太漂亮了。”郭子珪忍不住喃喃地說。
李白點頭說:“燈輪上打鐵花,這主意真是絕了。”
“漂亮,太漂亮了”蘭朵雙後抱在胸前,一臉虔誠地說:“能看到這麼美妙的燈會,不枉此行,無悔此生。
鄭冰、小音她們,一個個眼睛睜得老大,嘴巴張大半沒有合攏,明顯還沒有回過神。
饒是二世為人、見識過很多大場面的鄭鵬,也被此情此景深深地震憾了,事實上,在鄭鵬記憶中,就是後世也沒看到這麼隆重、這麼歡樂的節日盛會。
大唐,這是夢中的大唐,這是讓無數人夢牽魂縈的大唐。
由於高度和地點的限制,那漢子帶的鐵水很快灑完,只見他快速收拾好東西,找準時機會站在一個固定點,隨著燈輪下去。
打鐵花的漢子下來了,可歡樂還在繼續,這邊剛下,燈輪那邊又有人開始在上面小跑找平衡,這次是二個人,只見一個灑在半空,另一個用一塊木板用力拍打,形成更大、更漂亮的火花,這才是真正打鐵花,而燈輪下面歡樂的人群,再次爆發更大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