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也關乎於元城鄭氏的顏面,得修。”
“修路補橋本是積德的好事,這錢就是捐也樂意。”
鄭鵬一下子掏了一萬多貫用在元城鄭氏上,眾人被鄭鵬的慷慨感動,紛紛表示支援。
關乎到元城鄭氏的顏面,鄭長鐸第一個表態:“這路早就想修了,只是被這樣那樣的事耽擱,修路是好事,我這個老頭子帶個頭,捐一百貫吧。”
擔任了幾十年族長,鄭長鐸還是有些不少私己,他對鄭鵬的表現非常滿意,率先捐出一百貫。
看到阿耶捐了錢,鄭元家站起來:“那我也捐一百貫,不過,這筆錢由我兒代我出。”
眾人一聽,紛紛大笑起來:鄭元家就一個兒子鄭鵬,這是要族長出的意思。
鄭鵬聞言,摸了摸鼻子,爽快地說:“阿耶開了口,行,這一百貫我出來。”
祠堂又是一陣歡樂的笑聲。
“我比不上大哥,有一個這麼出色的兒子,打腫臉充一次胖子,我捐五十貫。”鄭元興跟著認捐。
有了二人帶頭,眾人你十貫、我八貫地捐了起來,就是平日很節儉的老四鄭元旺,也認貫了二十。
看到大夥都捐了,鄭元業猶豫了一下,跟著說:“我捐三貫。”
主家四兄弟捐了三個,很多人盯著,還有人記錄,不捐可不行,可這錢捐出去就沒了,鄭元業咬咬牙,捐了三貫。
對鄭元業來說,這三貫就是拿去喝花酒,也比什麼修路強。
“元業,這裡就你穿得最體面,只捐三貫,說不過吧”一個名為鄭家彬的長老忍不住開口。
借鄭鵬升官設宴的機會,鄭元業撈了一大筆,答應石家撮合鄭冰與“呆霸王”的婚事,又收了一筆好處,過年時鄭元業給自己置了幾身好衣裳,身上的衣服,用料上乘、裁工精細,不誇張地說,就是衣服隨意的鄭鵬,也沒穿得比鄭元業好。
鄭家彬有些看不過眼,老三捐了五十貫,平日最節儉老四也有二十貫,平日最舒服自在、出入酒家青樓、打扮光鮮的鄭元業,只認捐三貫?
現在老四鄭元旺,穿著一身半舊的袍子呢。
就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鄭家樹,也認捐了十貫之多。
都是自己人,大多知根知底,鄭元業是什麼人大夥心中都有數,沒想到他這麼小氣。
“三叔,你是不知道啊”鄭元業馬上哭窮道:“你又不是不知,我就靠那點月錢過日子,又沒有別的進項,還得供程兒讀書,自己的身子骨不好,不時還要看個郎中撿包藥吃什麼的,別看我這身衣裳不錯,其實是省吃儉用省出來,主要是替家裡跑腿辦事時,怕丟了咱元城鄭氏的臉面,咬著牙置辦的,這三貫是不多,可真沒了。”、
鄭元興有些看不過去,開口說道:“二哥,不至於吧,你好歹也捐夠十貫啊。”
“什麼不至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鄭元業一臉倔強地說:“不信,你去我那屋搜去。”..
“哪能呢,二哥不要介意,是小弟開了一個玩笑。”鄭元興馬上賠禮說。
看到鄭家彬還想說什麼,鄭鵬搶先感嘆著說:”還以為二叔日子過得不錯,沒想到這麼艱辛。“
“讓族長見笑了”鄭元業馬上討好地說:“真拿不出錢,要是族長有什麼好差事,給做叔的安排一下,手頭單闊了,以後族長要捐什麼錢,沒二話,一定大力支援。”
“都是一家人,好說,好說”鄭鵬一邊說,一邊給旁邊的黃三使了個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