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五下五千年,出了很多皇帝,據非正式統計,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在這四百多位皇帝中,要數李隆基最喜歡音律。
內教坊、左、右教坊、梨園的樂伎、樂官加起來逾萬人,也就是皇帝養得起,還要盛世的皇帝才能長期供養。
心裡掂記著這件事,李隆基在簡單的交流後,主動提出來,聽到還沒完成,內心有些不太高興。
要不是鄭鵬為國負傷,估計都得翻臉。
鄭鵬恭恭敬敬地遞上一張紙,交由高力士,再轉呈給李隆基。
等李隆基拿到手裡看時,鄭鵬這才說道:“微臣愚鈍,只寫出詞和一小段音律。”
李隆基沒有說話,此刻,他的目光一下子被紙上的曲詞深深地吸引了,紙的最上面寫著四個龍飛鳳舞的字:精忠報國!
這和傳統什麼歌、什麼調不同,一看到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李隆基心裡就有一種莫名的好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國也是皇帝的國,做皇帝的,自然希望臣子能精忠報效自己。
向下看,只看兩句,李隆基的神色都變了: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只是區區二句,一股磅礴的浩然正氣在好像從紙上撲面而來,給人一種征戰沙場的豪邁氣概,文字簡煉扼要,算是畫龍睛之筆。
開章極為不凡,一下子吸引了李隆基繼續往下看:
心似黃河水茫茫,
縱橫四方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一口氣連讀四句,風格從豪邁變成悲壯式的思念,讓人思憶曾經一起戰鬥的軍中同袍,想起那些埋骨沙場的生死兄弟,磅礴中帶著豪邁,豪邁中透著悲烈,宛如百味人生。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
李隆基一口氣把剩下的詞讀完,當他讀到最一個字時,猛地一拍御案,大吼一聲:“好!”
短短几句詞,好像有一名精忠報國、在戰場上合生忘死、願為大唐守土復開疆的戰士要從紙上跳躍出來,特加是最後一句“堂堂大唐要讓四方來賀”,簡直就是畫龍點睛之筆。
無論什麼朝代,每一任皇帝都以開疆拓土、威名遠播為榮,能讓四方來賀,更是每一任皇帝的終極夢想。
這首曲詞,簡直寫到李隆基的心坎上,第一時間就引發李隆基的共鳴。
李隆基突然一拍,把一旁的高力士嚇得一哆嗦,連忙問道:“陛下,你沒事吧?”
“沒事“李隆基擺擺手,抬起頭對鄭鵬的說:”愛卿真是天下奇才,光是這首詩詞,足以笑傲文壇,難得,真是難得。”
在李隆基看的時候,高力士也把腦袋伸過來看,聽到李隆基的話,忍不住說:“老奴雖說是不完整之身,看了鄭監軍的詞,心頭湧起一股熱血,恨不得披甲上陣,為大唐守土復開疆,好,真是好。”
高力士雖說是太監,可他文學方面的造詣也不差,要不然也不能幫李隆基批改奏摺,當他看完,忍不住有感而發。
這一次,絕不是附和李隆基。
太好了,鄭鵬心頭一輕,這一關算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