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盛唐高歌> 239 早有結論的爭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39 早有結論的爭辯 (2 / 2)

就在鄭鵬在皇城打聽訊息時,無意中看到下值的幾位重臣,包括宰相姚崇,一個個急匆匆地進宮,應是奉旨進宮商討這次突發事件。

反應還真快。

鄭鵬心中很好奇,想知道朝廷怎麼應對,就在皇城等,可是等到太陽太下山、鼓樓的鼓聲響起,還等不到他們出來,只好先行回家。

第二天,鄭鵬破天荒起了一個大早,早早進了皇城,本想找王昌明打探訊息,沒想到還是晚了一點,王昌明進宮上朝去了。

聽說昨晚商量到半夜,一干重臣出宮後,就在皇城各自衙門的耳房休息,今日一大早,又進宮參加朝會。

對鄭鵬來說,自己起得夠早的了,可跟參加朝會的大臣來說,還是晚了。

就是猜都猜到,此刻撥漢那國王阿了參,正在大殿上控訴著吐蕃和大食,然後群臣商議怎麼解決。

......

鄭鵬猜得沒錯,含元殿上,下面的文武大臣吵得面紅耳赤,跟在一旁伺候的高力士,卻有些無聊地透過正門,俯視著整個長安城。

含元殿座落在三米高的臺基上,整個殿高於平地四丈,遠遠望去,含元殿背倚藍天,高大雄渾,懾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聽政,可俯視腳下的長安城,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氣勢。

高力士不是皇帝,可他是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站在李隆基身邊伺候的高力士,視覺和李隆機差不多,看得很真切。

參朝朝會的大臣,都支援幫助撥漢那王阿了參奪回王位,不過意見分為二種:一種為是先下旨訓斥,讓各方勢力主動退讓、認錯,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免生靈塗炭,這也節約大筆的軍費開銷。

還有一種認為,事態緊急,特別是有大食的摻和,這已經嚴重挑恤大唐的底線,絕不能姑息,應該直接出兵,把狠狠地把他們教訓一頓,打到他疼了、怕了,再跟它們說話。

這是一場充斥著禮儀、道德、威懾、利益幾個方面的較量,有人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有人主張武力優先,重建西域秩序,討論著,爭吵著,爭的面紅耳赤,幾個老臣差點還動上了手,可高力士卻顯得從容淡定。

提前知道結果的壞處。

李隆基即位當年,大食就開始測試大唐的底線,也就從那時候起,大唐就加強對西域的監視,大食和吐蕃還在眉來眼去的時候,相關的情報源源不斷送到李隆基的案前,而大唐和吐蕃還沒有出兵,李隆基已經召集心腹重臣商議,與此同時,兵部已經在制定相關作戰方案。

不誇張地說,吐蕃、大食還有突騎施殘部三方聯合,還買通撥汗那的婆羅大將軍,就這樣巨大的優勢還讓阿了參逃到大唐搬救兵,是大唐用強而有力的力量,在暗中掌控著整個局面。

就等著阿了參到長安求救,這樣一來,大唐不僅師有出名,還能在各附屬國、保護國中提升威望和震懾力。

讓大臣們參與爭辯、討論,一來給遠道而來的阿了參做一出好戲,二來也看看大臣們的心思和想法,無論爭論的結果如何,最後作出最終決定的,還是大唐的皇帝:玄宗李隆基。

也就是說,最後的結果就是武力優先,重整西域秩序。

高力士看著猶如伏在腳下的長安城,心裡突然有些激動,小時候無數次想過,努力讀書,朝為讀書郎,暮登天子堂,不僅要光耀門楣,也讓自己能青史留名,現在算是做到了。

雖說過程有些殘酷,代價也非常巨大,但高力士還是很滿足。

經過將近一個多時辰的爭辯,最後在姚崇和李隆基唱雙簧下,大唐決定出兵,替撥汗阿了參奪回王位,懲罰目無大唐的吐蕃和大食。

聽到這個期望已久的決定,在朝堂上苦等了許久的阿了參感激涕零,對李隆基連連磕頭,把腦袋磕腫了也渾然不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