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好的詩,竟然是抄的?
要是普通人說,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可說話的是魏州第一才子孫耀州,不由讓人多了幾分信服。
葉能靜作為評委,聞言馬上問道:“孫魏州,在這之前,你可曾看過或聽過這首詩?”
“...沒有”孫魏州有些心虛,不過他很快振振有詞地說:“這首詩,用詞老練精闢,意境深遠悠長,堪稱千古絕句,特別是在感情的方面描寫,可以說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是對感情的描寫太深刻了,讓人質疑這詩的來歷,要知道,鄭公子的年齡太小,聽說還沒行冠禮,哪能有如此深的體會,所以說,這詩肯定不是出自鄭公子之口,是抄來的。”
古代有成年禮一說,男子成年叫冠禮,女子成年叫笄禮,經書記載,實行於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後來幾經變易,大多在15到20行冠禮。
唐代盛行成年禮,人們首先需要配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選定加冠的良辰吉日,並且透過一定程式的儀式,使行成年禮之人換掉孩童時期的服飾、髮飾,變更為成年人穿戴的摸樣。此外,父母還將按照一定的規定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輩或者是授業師長為孩子取字,並奉上美好的祝詞。
鄭鵬今年才15歲,鄭家本計劃在這一二年替他行冠禮,可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沒行禮就被“鄭鵬”的所作所為氣壞,逐出家門,以至到現在還沒行禮。
不得不說,孫耀州不僅聰明,觀察也很仔細,注意到鄭鵬的髮飾打扮。
經孫魏州一說,在場不少人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看著鄭鵬的目光也有了異樣。
“鄭鵬,你對此事有何解釋?”葉靜能轉過身,盯著鄭鵬問道,語氣中夾著二分嚴厲。
作為國子監前任祭酒,葉靜能最不屑抄襲,雖說為鄭鵬的詩拍案叫絕,但是,如果這詩真是抄來的,那絕對要嚴肅處理。
鄭鵬的臉,突然閃過一絲紅暈,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一臉從容地說:“此詩是某有感而發,若是哪位能找出證據證明這詩是抄襲,某願意任憑處罰,絕無半句怨言,若是找不出證據,也請在場的諸位能給某討個公道,雖說某聲名不好、地位不高,可也不能因某得一佳句就......”
說到後面,鄭鵬的語氣都有些“哽咽”了。
吃得鹹魚耐得渴,抄襲的事臉皮薄一點的人都幹不了這事,對鄭鵬來說,會差這點臉皮嗎?
歐陽修還得幾百年後才出生,估計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還在吃奶呢,肯定沒人能指證,鄭鵬有這底氣,不僅說得腰桿站得直,順便還反將孫耀州一軍。
誰都聽得出,那欲言又止的半句,是指孫耀州妒忌別人有才華,看不得別人好。
至於鄭鵬有些臉紅,摸著良心保證,絕不是羞愧,而是前身也太能折磨了,想一下,一個還沒成年的小男生,居然喜歡尋花問柳,還夜御三女,難怪自己可以重生,看來是早早掏空了身體。
貴鄉縣令最希望在自己的地盤出個人物,聽到孫耀州指責時,內心還有點慌,到時也不知會不會落個教化不力的罪名,看到鄭鵬那麼自信,沉吟一下,開口說道:“如此絕句,如果有人做了,想必短時間即可傳遍大江南北,就是沒傳,有人得此佳句,想必不會放棄流芳千古的機會,送與他人吧?”
終於有人為鄭鵬發聲了。
葉靜能一想也是這個道理,站起來示意眾人靜下,朗聲地說:“鄭小郎君的詩,在座有哪位先前看過或聽過?”
在場的人面面相覷,一個個都是搖頭。
半響,有個人緩緩站了起來:“某有話要說。”
有人站起來了,孫魏州面上一喜,可當他看清來人,一下子楞住了,站起來的人崔希逸。
怎麼是他,剛才他不是一直力挺鄭鵬的嗎?難不成,他也看不過眼?
“原來是崔公子”葉靜能開口問道:“你能證明鄭小郎君的詩是抄襲的嗎?”
“不能”崔希逸理直氣壯地說。
“那為何.....”
崔希逸向四周打量了一下,然後朗聲地說:“諸位,大夥對飛騰的懷疑,對了,說一下,飛騰是鄭鵬兄弟的表字,懷疑的原因是他寫出與他閱歷、年齡不符的詩,本公子與飛騰相交甚篤,知道他不少事,想必可以解大家心中的疑惑。”
語音一出,現場一片寂靜,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落在崔希逸身上。
在這麼重要的場合得到這樣的待遇,崔希逸也來勁了,聲色並茂地說:“飛騰原是元城鄭氏的長子,還沒有行冠禮就已經是秀才,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少年得志,性子還沒有沉穩,難免會做一些荒唐的事,其實誰沒有年少輕狂的時候,被家中善妒的兄弟背後使壞,一夜之間被趕出家門,自立門戶,分給他的,只有一間搖搖欲墜的小破房,最困難的時候,要拿衣被典當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