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74年。
秋。
大麗王朝日益腐朽衰落。
在苟延殘喘了幾十年後,徹底失去了對四地的掌控權,名存實亡。
天下格局重新洗牌。
各路野心家,梟雄,藩王,豪門大族……
在歷經了幾十年的明爭暗鬥,合縱連橫之後,漸漸形成了以四王為首的龐大軍閥集團。
南疆大器晚成的南陽王。
北地殘酷暴戾的生獄王。
東海富可敵國的寶通王。
西漠能征善戰的萬勝王。
四王之中。
世襲罔替的南陽王和原安北王,後自更名號的生獄王,算是皇家正統,太祖血脈。
另外的寶通王,萬勝王。
一個是世居東海之濱千年,從戰國至今屹立不倒的頂級豪門世家,一個是原本總御西漠各地衛所兵馬的鎮西大都督。
六子奪嫡之後。
大麗文臣武將損耗大半,祖上積攢的那點底蘊幾乎敗光,皇權難入地方,形同虛設。
在大麗驚蟄司撤走,收縮殘餘力量之後。
寶通王和萬勝王再無顧忌。
手段頻出,彈壓不服,徹底掌控了二地,順勢稱王雄踞一方。
在四王崛起的同時。
原本日薄西山的中原皇庭也有了變化。
宣武帝周恆!
這位被諸方調侃戲稱為“看門大帝”的大麗末代皇帝,似乎也終於意識到了祖宗基業不可丟。
入秋之時。
其不可思議的捨棄了中原仙道魁首太華仙宗藏經閣幾十年看門弟子的身份,下山重新入主皇庭。
或許是幡然悔悟。
周恆下山之後動作頻頻,跪祭太廟,下罪己詔,肅清朝野,祛奸扶忠,變法佑民……
短短時日。
雷霆手段,中原歪風邪氣蕩然一空,恢復了幾分皇家威嚴,
天下為之震驚的同時也對這位“看門大帝”有了新的認知。
各地忠君愛國的老臣義士,正道勢力更是熱淚盈眶。
高呼真龍終開眼,大麗永不朽,紛紛勤王護駕,令中原勉強有了和諸王扳手腕的底氣。
至此。
四王一帝的爭霸格局徹底形成!
有句話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風雨欲來之下。
整個大麗似乎又回到了七百年前乾坤未定的戰國時期,就是不知道,這一次誰會成為那匹一統天下的黑馬。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