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錚微微一笑,“可惜今日沈世兄還要去楓亭居,改日我們在一分高下。”
後一句自然是衝著沈淵說的,楓亭居是沈姨奶奶的住處,沈淵點頭道:“樂意奉陪。”
幾人走的遠了,老夫人道:“沈侍郎過繼的這位公子,確實十分出色。”
李殊慈看著沈淵的背影,李嶸和沈浩跟在他身後,更覺他如寶珠於瓦石之間。她道:“能被稱作上京四公子的人,自然是一表人才。”
老夫人聽她如此說,轉頭細細打量李殊慈的神色,沈淵雖好,可若這丫頭對沈淵上了心,並不是什麼好事。
李殊慈知道祖母的想法。那時她不管不顧親人眾人的反對,拼死要嫁給沈淵,她們就早將這裡面的厲害來來回回跟她說了不知道多少遍。李殊慈淡然說道:“可惜是過繼,沈家也不太平呢。”
李殊慈在長輩的眼中還是那個只知道玩樂的小女孩,老夫人面上難掩驚訝的神色。她看著李殊慈通透的目光,她意識到她這個靈秀的孫女是真的長大了,“沈家長房其實並不是沒有過嫡子。只不過很少有人知道。”
李殊慈驚愕:“什麼?”
“林氏早年生長女的時候,其實是一對龍鳳胎,只是當時卜算生辰八字的時候,說哥兒的八字太弱,若是長在富貴人家,便活不了。當時林氏剛得了兒子,正歡喜的不得了,聽了這話,卻不敢不信,哥兒生下沒幾天就被沈家人找了可靠的人家送走了。”
“還有這事,怎麼從沒聽人提起一絲半點?那這個孩子最後還是夭折了?”李殊慈前世在沈家五六年的時間,也從沒聽人說提起過。
“林氏當時和先皇后幾乎是前後腳的生產。皇后生了嫡子,在朝野也是大事。林氏的事情也不過悄聲辦了,只有咱們常來常往的幾家人知道,又不是什麼好事,對外只說只生了一個姐兒。”老夫人感慨道:“聽說,後來這孩子還是夭折了,卻沒聽人說是什麼緣故。林氏深受打擊,誰還會主動提起這個孩子的事情?何況這個孩子本身就沒在人前路過面,時間久了,也就被人淡忘了。”
“偏偏林氏的子女緣不旺,再沒有過身子,沈文瀚是長子,長房不能斷了香火,只能選擇過繼。”老夫人當著李殊慈的面,略過了沈文瀚納妾的一段。“林氏始終懷疑是二房三房的人從中作梗,讓她失了這個孩子,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沈家三房的矛盾幾乎就要擺到明面上來。虧得沈尚書壓得住。”
李殊慈不想在沈淵的問題上糾纏下去,轉而說道:“大姐去了靈心庵,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外面謠言四起,風頭正盛著呢。”
上午李姝喬剛去了靈心庵,下午沈淵就來了李府去見沈姨奶奶,李殊慈對沈姨奶奶更加好奇。沈姨奶奶是沈家的智囊不成?什麼事情都要來找她商量?
老夫人對大房的人一個失望兩個失望,並不想多說,只是嘆了口氣。
此時,水閣中只有她和老夫人兩人,青鴿和素羅等人在遠處做針線,只有木雲守在外面留心四周的動靜,“祖母,阿慈有一事不明,沈姨奶奶不過是沈尚書的庶妹,是祖父的妾室,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一個常年禮佛,不能影響沈家家族爭鬥的人,到底為什麼沈家人將沈姨奶奶看的這樣重要?”
從前沈嘉怡常常來找沈姨奶奶的時候,她覺得沈嘉怡一介庶女,和沈姨奶奶感情好不過是巧合,可現在沈淵也來看沈姨奶奶,他雖是長房過繼的子嗣,可又能關著姑祖母什麼事。
老夫人微微嘆了口氣,“當年我的公公,也就是你的太祖父,奉恩振國大將軍是何等的威風,天下初定之後,先皇將當時最受寵愛的華邑公主下嫁給了你祖父,表面上是給李家莫大的殊榮,實際上則是為了掣肘李家如日中天之勢,當時我父親在你太祖父的麾下,知道你太祖父心中,從未有過什麼別的想法,只不過世事無奈,灰心之餘,便自請卸甲。”
李殊慈點點頭,“嗯,太祖父和華邑公主的感情很好,只可惜公主並沒有為太祖父生兒育女。”
“沒錯,大長公主是個很好的人,絕代鳳儀,沒有人不喜歡她。只可惜月圓則虧,華邑公主的身體並不好,他們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恩愛了十幾個年頭,先頭生了一子一女都是沒過週歲就夭折了,華邑公主一心想為李家生兒育女,奈何力不從心,最後憂思成疾。”
“聽說長公主臨終之際親自給太祖父選了繼室?”太祖父的繼室便是沈族女,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李家和沈家才開始有了姻親。
“華邑公主有一位閨中密友是沈家的嫡女,新寡在家不說,還賢名在外。公主有意讓她嫁給你太祖父做繼室,當時公主已經是彌留之際。你太祖父本不想再娶,可華邑公主一直內疚沒為李家延續香火,心中有愧。你太祖父為了解開她的心結,便答應了。”
“那華邑公主和沈姨奶奶有什麼關係?”
“華邑公主臨終前給了沈氏一塊先皇御賜的令牌作為聘禮。而這塊令牌如今應該是在她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