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飛我自然有,但是拿出來卻急。我還有一點疑問想要問問小簡!”
“您問。”
“這茶無論是從發酵程度,還是陳味口感來看,都不像是百年普洱。倒是和你其它幾位爺爺猜的差不多,也就是四五十年的發酵時常。為什麼你卻一口咬定,這是百年普洱呢?”
姜老爺子的話一出口,讓其他幾個老爺子頓時眼神一肅,全部聚焦在李簡的臉上等著李簡回答。
李簡面對幾位老爺子的探究之色,也不含糊、也不緊張,仍然從容的答道:
“因為嚐出姜爺爺的這個普洱茶是經過二次幹倉發酵。第一次大約十二年到十三年,第二次大約四十年。所以,我猜這茶的發酵倉庫,是出自同興號當年臨滄茶廠的角口十七、十八、十九這三個倉庫之一!
因為在二十世紀初,同興號建在臨滄山腳下的倉庫區曾經被山體滑坡所掩埋。因為各種原因,當時的同興號並沒有對那片倉庫進行修繕整理,而是搬遷棄用。其中十七、十八、十九三個倉庫因為發掘費用高昂,而被放棄。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被挖掘出來。其中就有一部分尚未損毀的百年普洱。
因為掩埋中,空氣隔絕,茶葉停止發酵。直到挖掘出來後,才二次發酵。
我猜。正是因為前後幹倉存放時間差不多剛好四五十年,所以各位爺爺才會斷代錯誤。”
李簡一番話剛剛說完,姜老爺子就不禁大為讚賞的鼓起掌來: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小簡年紀雖輕,但茶道造詣,茶學廣博,可比我們幾個老頭子強多了。
說實話,聽了小簡的分析,老頭子覺著咱們老哥兒幾個的這一大把子歲數,簡直活到狗肚子裡去了。
至少在茶這方面,差多,差的太多了!”
聽到姜老爺子如是說,其他幾個老頭兒不禁有些眼睛發直,期期艾艾的問道:
“你是說……老路家的孫女婿說對了?”
姜老爺子神秘的一笑,也不回答,而是從茶几上一方裝茶的墨黑漆器盒子底部,拉出一方平常用以裝茶勺、壺刷的精巧抽屜,然後從裡面小心翼翼的那處一方厚如銅錢,顏色暗黃的紙張來,紙張上暗紅色印記、字型清晰可見。
最右一列赫然寫著‘貢品同興號’。往左,是幾十個有些模糊的稍小一號的字型,‘本莊開設雲南臨滄茶莊專採辦普洱……’。
再後面的落款處寫著幹倉入庫的時間‘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最後落款處寫著臨滄角口庫十八號。
當一張巴掌大,已經脆弱的似乎隨時破碎的暗黃內飛,在老爺子們的手中傳了一圈,傳到小輩們的手中時,幾個老爺子的眼光全部聚焦在一臉淡然的李簡身上,臉上全是震驚、欣賞、讚歎的神色。
果然是‘百年同興號’,果然是‘貢品’,果然是臨滄!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的時間,不正是1898年,不正是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麼?
角口倉庫十八號,不正是李簡所說的三個被山體滑坡所掩埋的倉庫之一麼?
茶種、品牌、年代,無疑錯漏。就連幹倉存放的庫房,都精確至極!
看著這個眾目睽睽之下,仍然寵辱不驚的年輕人,幾位老爺子突然覺著這小年輕有些高深莫測。突然覺著,自己一向自認自封的‘茶道達人’有些恬不知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