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隨著四行倉庫內謝晉等人離開,淞滬地區徹底淪陷,這也標誌著,淞滬會戰正式結束。
此後的大半個月中,淞滬地區乃至整個華中地區的日軍都在休養生息,一邊控制滲透著攻佔區域的經濟,一邊確定新的作戰方針。
十一月十五日,日軍大將松井致電國內,請求攻打中國最重要的城市,南京。
南京,在當時而言,是政 治中心,地位十分重要,也是大多數老百姓中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因為委員長的常住地就是南京。
而松井此舉動的意圖很是明顯,第一,如果把南京攻打下來的話,那對全中國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第二,戰爭開啟已久,日軍雖然兇猛,但是也難點有點心累,松井想透過此舉來刺激本國計程車兵,同時刺激國內的普通人,讓國內的人支援戰爭。
第三,就是淞滬地區已經完全淪陷,南京的大門已經露了出來,此時正是攻打的大好時機。
松井的電報傳送回去之後,日本*****徵求了數名大將的意見,最終決定,攻打南京。
十一月十七日,天皇正式下達命令,任命華中戰區總司令日軍大將松井魏總指揮,再短期內對南京發動進攻,同時派遣海軍,空軍,還有上海派遣軍等部隊,共計約六個中將大概十五萬部隊,準備奔赴南京。
十一月十八日,委員長在南京召開了緊急大會,對南京問題展開理解的討論。
參加會議的無一例外的都是軍中的大佬級別人物,委員長親自帶頭開會。
“日軍將要攻打南京,各位以為如何是好啊?”委員長揹著手看著下面的人問道。
“我認為不守。”馬風率先表態。
馬風,四十多歲,軍長級別,他的部隊有一個師的人去參加了淞滬會戰,損失十分慘重。
“馬軍長何出此言?”委員長示意馬風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淞滬一戰,我方損失慘重,且淞滬會戰失利,導致我軍士氣低落,如果固守南京的話,勢必又是一場大戰,且不論輸贏,就單說這一戰一旦打了起來,那我方必將大傷元氣,於長期作戰不利。”馬風有理有據的一通長篇大論,引的數人頻頻點頭。
“我贊同馬軍長的話。”另一名軍長接話道“最關鍵的是,南京不易防守,淞滬會戰失敗後,南京的大門就相當於對日軍敞開了,且南京還在長江下游的位置,日軍海軍又太過強悍,一旦開戰,日軍的陸,海,空,三軍一起出戰,那對我軍極其不利啊。”
“嗯,言之有理!”頓時有人點了點頭符合。
“我不同意!”唐志直接反駁道“南京身為我們的首都,不僅是我們的政 治中心,而且在國際上也是我們臉上,並且,孫先生的陵墓也在南京,重重原因之下,我們絕對沒有不戰就放棄南京的理由。”
“不戰而屈,這對我軍,還有我國百姓,更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所以,我建議,堅守,必須守!”
“拿什麼守?”馬風抬頭說道“單單就是日軍的海軍,咱們就得耗費大部分的兵力去應付,如果日軍海陸空三軍一體出擊,咱們就只能用士兵的性命去填。”
“打仗有不死人的嗎?”唐志貞針鋒相對的說道“淞滬會戰怎麼打,南京就怎麼打,勝敗暫且不論,咱們得態度很重要。”
“我他媽是怕死人嗎?”馬風拍了拍桌子道“我的意思是,這種犧牲是沒有必要的,淞滬會戰剛打過,如果再打一場,繼續敗的話,你考慮過影響嗎?考慮過長遠作戰的計劃嗎?”
“我他媽不用考慮那麼多。”唐志瞪著眼睛道“我就知道,不戰而退,不僅是對南京的不負責,也是對全國百姓的不負責。”
“咱們花的錢,用的軍費,那他媽都是百姓的錢,百姓們肚子都吃不飽,給我們軍費養著我們,那我們能退嗎?”